
楚辞与诗经在体式上的共同点:《诗经》和《楚辞》均为民歌,且都为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楚辞与诗经在体式上的不同点: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诗经的特点就在于它的平淡、自然与“写实”,因此《诗经》可看作是“平民文学”。楚辞,无论是屈原的《离骚》还是宋玉的《九辩》,都是意境开阔、尽显文采,且想象丰富、纵横驰骋。
《楚辞》还有一大特点就是欲言此而先言它,善用比喻。在表现手法上,楚辞继承了诗经的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做了重大开拓。辞家们往往寄情于物,托物寓情,使主观之情与客观之物融为一体,创造出许多富于象征意味的艺术形象。
在《离骚》中,屈原笔下描绘的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灵修美人、宓妃佚女、虬龙鸾凤、飘风云霓、高冠奇服、玉鸾琼佩。
它们或配忠贞,或比谗佞,或媲君主,或譬贤臣,或托君子,或喻小人,或示超俗,或表追求,这些都已不再是作为喻体或借以起兴之物的客体,而是融合了主体情感、品格和理想的象征,而成为蕴含艺术趣味的意象了。
这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的局限。这是一种突破、一种创新、一种新的尝试。在中国传统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楚辞》是我国战国后期屈原、宋玉等人创作的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的新诗体的专用名称,即“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亦指西汉刘向辑录的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总集。
楚辞是战国后期形成于楚国的一种新型诗体,是继《诗经》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上的又一诗歌高峰,楚辞的产生和形成与《诗经》不同,其有着古老的根源和复杂背景。
首先,楚国民歌是楚辞产生的直接源头。楚国民歌与中原地区流行的民歌在音调、句式、韵律以及风格、情致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同楚辞有明显的沿承关系,楚辞不过是扩展了的文人化的楚歌。
而《诗经》原名“诗”或“诗三百”,战国时被儒家尊为“六经”之一,但并未被视为“经典”,汉设置“五经”博士,于是被官方推崇为儒家的“经典”之一,故称为《诗经》。
《诗经》中的作品本来都是要以由乐器伴奏演唱的乐歌,所以《墨子公盂篇》说:"弦诗三百,歌诗三百。"它根据音乐的不同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诗经》中的三百零五首诗歌主要是由,周王朝在各诸侯国的协助下,于民间搜集的诗歌和贵族们为特定场合。如祭祖、宴客、出猎、房屋落成等典礼,以及为讽谏、颂美等目的而向君主进献的诗组成的。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它的出现以及它所达到的高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使其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楚辞》以其思想上的博大精深、艺术上的精美富丽深受世人的瞩目,在思想上艺术上都堪称典范,以至在其以后的诗歌发展史上,形成了一个浪漫主义的艺术,表现与爱国主义的献身精神相结合的优秀传统。
《诗经》和《楚辞》所代表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对后来的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体裁分类归纳大纲(转) 1、诗歌
关于诗经:结构,分类及标准,流传时间及作者,诗的起源,孔子删诗说,六义说,变风变雅,四始说,汉诗四家
国风:大致内容分类,代表性诗章,艺术特色
雅颂:大致内容分类,周民族史诗的篇章,大致内容
诗经的艺术成就及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内容,形式
楚辞:新诗体,社会文化渊源,代表作家及篇章
离骚:时代背景,情志内容,艺术特点
屈原的其他作品:九歌,九章,天问,招魂的艺术特色
屈原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
宋玉的九辫:艺术独创性, 悲秋母题
乐府:源流,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思想内容,时代精神,艺术特色,名篇分析
孔雀东南飞:人物形象分析
五言诗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古诗十九首: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后世批评
文人诗与民间乐府诗的承继关系和异同
概述建安风骨:时代北京,代表作家,基本特征,后世影响
曹植艺术成就:继承与开拓,艺术特色,后世批评
嵇志清俊,阮旨遥深,左思风力
陶渊明:诗风特色,名篇分析,后世影响
谢灵运:艺术风格及其得失
鲍照:艺术风格及成就
永明体:代表作家,艺术上的得失
宫体:代表作家及其得失
庾信人生两阶段诗风转变及其文学史地位
南北朝乐府民歌产生的社会背景:南北之异,艺术特色,对唐诗的影响
分析西洲曲和木兰辞
唐诗繁荣的时代背景,兴盛原因
初唐四杰的诗风,贡献,后世评价
沈宋与律诗的确立
山水田园诗派之王孟: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
盛唐边塞诗派之高岑:时代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异同,名篇分析
概述诗家天子(七绝圣手)
李白和杜甫: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文学史地位,后世评价
李杜之争:褒贬,得失,学李和学杜
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家,文学主张,创作实践,历史意义
白居易艺术成就
概述大历十才子及其创作得失
刘禹锡与柳宗元
韩孟中唐奇险诗派作品形式,风格特色
郊寒岛瘦,诗鬼
小李杜:西昆体的得失及其后世影响
欧阳修和王安石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
苏轼的诗
南宋四大家,永嘉四灵,江湖诗人
陆游:思想内容,艺术成就,时代意义,后世影响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明代诗:台阁三杨,茶陵派,前后七子,李贽,公安派,竟陵派
清代诗:江左三大家,南施北宋,神韵论,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宗唐宗宋,黄遵宪新体诗,梁启超诗界革命
2、赋
赋作为文体的源流演变情况
主要赋家及其作品: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骈赋与骈文概况
3、词
概述词体的别名,结构,体式,历史嬗变等基本知识
花间词与李煜:代表作品,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
概述敦煌曲子词
柳永的意义:慢词
周邦彦的意义:以赋为词
苏轼的词:以诗为词
李清照:女性词家,词别是一家
姜夔于与吴文英
辛弃疾的意义:以文为词
对比分析:柳与周,苏辛,姜吴,秦观与李清照,婉约与豪放
清词:清初三大家,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
4、曲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结构,体制,形式,体裁,概念名词分析
元代散曲作家:关马,酸甜乐府,张可久,张养浩
明清散曲:成就不高,可以略
5、散文
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典籍,简单分类,主要内容,艺术特色
历史散文:左传,国语,战国策,思想内容,风格,艺术特色
诸子散文:论语,墨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司马迁与史记:作家简介,写作背景,结构分类,纪传体,互见法
史记的文学史地位及影响
汉书的成就及其影响
骈文的特点与形成,篇目
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主要文学主张,创作实践,文学史意义
晚唐小品文:作家,时代背景,主要内容
宋代诗文运动:领袖,文学主张,文学史意义
苏轼的文:兼及文学主张
明文:兼诗,前后七子,李贽童心说,公安派,唐宋派
清文:清初三大家(与诗那三大家不一样)桐城派,阳湖派
6、戏剧
中国传统戏曲的艺术特征
中国戏曲的形成(源流演变)及元杂剧的兴起(时代背景)
元杂剧的体制及形式特点:重点在概念名词解释
元杂剧的发展概况
关汉卿的窦娥冤:人物形象分析,主要内容,艺术特色,时代精神
其他关剧提要
关马郑白代表作
西厢故事的承继和演进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爱情理想,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
其他作品提要:历史剧,水浒剧,公案剧,爱情剧,社会剧
南戏:形成,发展,体制
四大传奇及琵琶记
明传奇概况
汤显祖:临川派与吴江派之争,临川四梦提要
牡丹亭: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渊源,时代精神
苏州派简介:李玉
李渔的创作及理论成就
南洪北孔:故事来源,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人物形象分析,时代精神
花部和雅部
清代讲唱文学:弹词,鼓词,子弟书
7、小说
小说溯源
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
唐传奇:兴起与发展,思想内容,艺术成就,名篇分析,文学史地位,后世影响
话本:产生与体制,篇目提要,侧重名词解释
明代四大小说:章回小说的产生体制,成书,作者,版本,思想内容,故事梗概,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小说批评分析
明代其他小说:历史,神魔,世情
三言二拍简介
聊斋和阅微
儒林外史:作者,思想内容,结构,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成就
红楼梦:思想内容,主要典型,对传统写法的打破,时代精神,批评理论
清代其他小说提要:狭邪,黑幕,讽刺
8、古代文论
诗言志,诗缘情,情志统一
兴观群怨论:孔子,王夫之
庄子的美学思想
文学史对屈原和司马迁的评价:发愤抒情和发愤著书
王充的文学主张
曹丕典论论文
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杜甫论诗诗
陈子昂风骨兴寄论
唐古文运动
唐新乐府运动
江西派诗论
严羽沧浪诗评
王夫之
叶燮
明清戏曲本色论
李渔在戏曲史上的地位
小说批评:李贽,金圣叹,毛宗岗,张竹坡,脂砚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