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的问题

科技作者 / 姓名 / 2025-10-08 23:45
"
1.主要的问题集中在 夏至 冬至 和二分日日出日落时间:就北半球而言,以二分日为界限,太阳直射赤道以北,日出早于当地地方时6点

1.主要的问题集中在 夏至 冬至 和二分日

日出日落时间:就北半球而言,以二分日为界限,太阳直射赤道以北,日出早于当地地方时6点,日落迟于地方时18时,白昼大于12小时,夏至时,白昼最大,黑夜最小,南半球相反(注意晨昏线对纬线圈的切割)

正午太阳高度角记住太阳直射点和当地纬度的纬度差,太阳高度角和纬度差互余,一般相等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会出现2个

2。太阳高度角的大小由太阳直射点(90·)向四周递减,就纬度位置当然直射纬线才有可能出现90·,而一天中只有地方时为12时时才有可能出现直射(前提是次日太阳直射纬度和当地所在纬度重合),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也就是日出和日落时为0·,黑夜小于0·,白昼大于0·

3。太阳视运动问题:给你个好记忆的方法,判断日出和日落方位,由于日地距离非常遥远,太阳光照射在地球的光线在地球上可看做是平行光,则在赤道,北半球和南半球所看到的日出,日落方位均一样,所以可以当作都在赤道上所观测的日出日落方位变化。例如,太阳直射北半球某纬线,结合太阳的东升西落,总是偏东方日出,偏西方日落,直射赤道以北时,赤道处观测的日出日落均在偏北,全球都是偏北日出日落,日出为东北,日落为西北;直射赤道则正东日出,正西日落;直射南半球则东南日出,西南日落

正午12点时只会有3种情况 正北,正南,正中(直射),看太阳直射点和当地纬度的 南北关系。例如 太阳直射北纬10·,北纬10·以北的地方正午太阳均朝方位朝南,北纬10·上直射,北纬10·以南到南纬80·,正午太阳方位朝北(注意极夜范围,正午时没有太阳)

4。这个比较简单,影子朝向和太阳方位刚好相反,也就是太阳方位正确判断即可解决

5。为什么是冬至,冬至是一年中影子最长的一天,楼间距是要保持一年中任何一天都能有太阳照射,当然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小,都能有阳光照射才能保证任何一天的条件(影子越长,太阳高度角越小)

6。太阳高度 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又称太阳高度角。在任何地点,进入晨昏线时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为最低,这时的太阳高度为0°。在正午时太阳在天空的位置为最高,这时的太阳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一日之内,自日出至正午期间,太阳高度逐渐增高,正午之后,太阳高度逐渐降低,日落时为0°。 只有在太阳能够直射的区域(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才可以达到90°。以北京地区为例,夏至时太阳照在北回归线上,北京的太阳高度角最大,为73.5度。

季节的形成

由于地球以一定的倾斜角度绕太阳公转,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进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季节的更替。

太阳高度在正午时达到一天的最大高度,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规律的变化。

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最后想说的是这部分偏理科知识,只有理解,并多做练习才能巩固

高中地理关于某地位置的描述的答题模板介绍

你的题目少图吧,不过我在其他地方找到这个原题了,原题有四问,我都给你贴出来,供你参考!

1从地形类型看“南大荒”属于________“北大荒”属于__________。从农业发展限制性条件看“北大荒”主要是________“西大荒”主要是________。

2简述“南大荒”发展橡胶生产、“西大荒”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气候条件。

3简要说明目前“北大荒”粮食生产的特点和有利条件。

4我国东北黑土区现有大型侵蚀沟25万多条每年仅因侵蚀沟吞噬耕地而损失的粮食高达40多亿千克。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北大荒”黑土侵蚀的原因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解析 第1、2题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影响“三大荒”农业生产的地形与气候条件。“南大荒”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充足地形起伏较大。“西大荒”地处西北内陆面积广阔气候干旱光照充足但水源缺乏。“北大荒”地处东北地形平坦土质肥沃但纬度高热量较低。第3题“北大荒”粮食生产属商品谷物农业类型结合自然、社会经济等优势分析。第4题材料三说明“北大荒”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由于垦荒导致植被破坏加重水土流失因此必须加强植被保护、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实施工程措施。

答案

1丘陵 平原 热量条件不足 水源条件不足

2南大荒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西大荒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光照强温差大。

3特点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有利条件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平原面积广大黑土肥沃有利于作物生长地广人稀利于机械化耕作国家政策扶持。

4原因人类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耕作使黑土失去植被的保护。 措施①植树种草增加植被侵蚀严重地方、退耕还林、退牧还草②平整土地完善排水系统打坝淤地③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走产业优化发展的道路发展农、林、牧、加工等综合性农业经济。

如图为某科考队对我国四大分区的考察路线图,出发地是A点,请完成以下题目.(1)①路段科考队从A点出发

高中地理关于某地位置的描述的答题模板

 (1)绝对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纬度带位置、温度带位置)

 (2)相对位置和相邻位置(位于XX地区的XX方位,东西南北中靠、濒、临、接XXXXXX地区)

 引申题型?地理位置进行评价?出题趋势

 (1)经纬度位置(所跨纬度带、热量带)?气候?农业(种类、生长期和熟制)

 (2)海陆位置(降水、海洋运输、海洋资源开发)

 (3)相邻位置(陆上相邻)?商贸、国际协作与分工(如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利于对外开放等)

 (4)交通位置(陆上、海上交通)?运费、大物流、转口贸易、商贸、腹地

 (5)经济位置?吸引资金、技术引进;科研,技术发展;国际协作和分工

 (6)政治位置?政治中心或区域行政中心

高中地理的等值线题目读法介绍

 (1)读图名?明确等值线的类型

 (2)读数值?注意取值,同时注意题干中所注的关键词?最大?、?最小?等词汇,在高考时一定要有目的性地勾画重点,正确运用好公式。这里特别强调局部范围内?闭合?的地方。

 (3)读疏密程度?反映水平差距的大小(如坡度、温差、风力、空间差异等等)

 (4)读凸起方向?这也是命题的重点,?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高、凸低为低?往往成为考试比较青睐的东西

 (5)读延伸方向?通过等值线这个载体,来考查影响某地理要素的影响因素,这也是一种考法。

高中地理降水的影响因素的分析

 (1)大气环流:单一气压带(单一风带)或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

 (2)地形:坡向(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海拔(东非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对流不旺盛,形成凉爽的热带草原气候);

 (3)局部下垫面:植被和部分湿地可以增加空气湿度,降水偏多(如果遇到冷空气,会形成降雪,其中以冬季的日本西北部地区和冬季的美国五大湖沿岸最为突出)

 (4)海陆位置:如果是大区域,离海近降水多,离海远降水少,如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是由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地区递减(但如果是局部范围有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如福建的东南沿海平原和西部山区地区就是一个特例)

 (5)洋流:暖流经过,增温增湿作用明显,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作用明显;

 (6)人类活动:如人工降水、城市雨岛效应等;

 如在选择题中遇到?降雨?类的题目?秒杀之道

 第一、看闭合状,找低压中心或气旋中心

 第二、看凸起方向,找低压槽,通过?锋面气旋、西冷东暖、冷锋后暖锋前?这个技巧来处理。

 第三、快速判断季节,是否与季风有关。

 第四、快速出?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来判断大气一流的中影响因素。

 这样,就能快速、准确地得出答案。

高中地理的复习的策略

 1、重视最基本的地理主干知识

 自然地理重视最基本的地理原理的学习,如地球运动原理、大气运动原理、水体运动原理、地壳物质循环原理、注重考查自然地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考查自然地理基本原理的形成过程,考查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人文地理重视区位论的学习,注重对城市区位、农业区位、工业区位、交通区位的掌握,注重对区位要素的分析和理解;并且注重自然和人文等区位要素条件变化可能产生的影响;人文地理更要注重结合材料和图,注重提取信息。

 区域地理要重视中国和世界主要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的掌握。能够准确定位区域的大体位置,并能够以区域为载体,考查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洋流等因素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并能指出区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

 2、勤归纳,多比较

 注重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经常总结平时遇到的区域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把知识归纳成一个系统,注重知识之间的比较。

 比如,在复习天气系统时,我们可以把冷锋与暖锋的概念、图形、符号、过境前时后的天气等做比较;复习气候类型时,可以把各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做比较;复习区域地理的时候,可以把岛国英国和日本的一系列地理特征做比较。

 总之,只要善于挖掘,总会发现有许多相似的地理事物。通过各项特征的比较,我们能够更好的把握比较对象的相同特征与不同特征,从而达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点的目的。

 3、提升读图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地理学习的灵魂是地图的阅读和使用,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是我们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而且新课改的另一趋势就是地理高考的图像化,因此一定要学会读图,将图中的隐含信息挖掘出来,我们要做到看清图、看懂图、理解图。平时学习中刻意锻炼自己读图的能力。

 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图不离手?,将地理知识逐一在图上查找落实,熟记,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要思考出题者都从图的哪些方面进行考查,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高考遇图不乱。

 多多分析答案,看答案在图中和材料的具体体现。

 4、模仿答案,注重规范

 注重综合题答题的规范性,模仿考试答案。每次考试结束之后,认真分析答案,看看出题人在哪里设置了得分点,注重答案分析出来的过程。

(1)①路段科考队从A点出发翻越我国南北界线秦岭山脉,直达北京,②考察路段的终点是黑龙江省的行政中心哈尔滨,该路段沿途大部分地区以平原为主的地形.

(2)③④考察段穿过了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3个阶梯,最终到达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

(3)依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我国划分了四大地理区域,由于四区域地理位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呈现了不同的自然特征,青藏地区地势高、气温低,形成了“高、寒”的地理特征.

(4)如图,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典型的民居建筑,院落宽敞别致,日常起居方便.③④考察段经过青藏地区可以看到高原之舟的牦牛,内蒙古草原上的三河牛,一般不会看到新疆的细毛羊.

故答案为:(1)秦岭;黑龙江;平原;(2)3;青藏;(3)高寒;(4)四合院;细毛羊.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