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有关“柳李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柳李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百花齐放的春天,挥之不去的春色不是百花争妍,而是婀娜多姿的柳树。
阳春三月,湖畔河边,柳芽嫩绿,枝条细长,丝丝下垂。春风吹拂,宛如几万串嫩绿珠子在临风起舞,远看又好似一缕婀娜多姿的轻烟,像少女对镜梳妆,如仙子舞袖翩跹。
张晓风说:“所有的树都是用点画成的,只有柳是用线画成的。”与刚劲挺拔的松柏相比,柳条轻柔细长,姿态婆娑,更像一个窈窕女子,有着细长的“柳叶眉”和窈窕的“柳腰”。
贺知章说柳叶细长是剪刀似的春风裁出来的,但物道君觉得,春风如沐,不该有刀锋的锐利,真要说春风有形态,一定也似柳条一般婀娜柔顺。“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当人们伤感“流水落花春去也”,春风拂兮,杨柳依依,又迎来了一个春天。
丰子恺说:“假如要赞美一种植物,我要赞美杨柳。”因为它不仅美在婀娜,更好在下垂。花木大多向上生长,故有红杏出墙、古木参天,只是容易贪图高处的花荣叶茂而忘了根本。
杨柳不一样。李渔说:“柳贵乎垂,不垂则无柳!”柳也向上长,但长得越高,便垂得越低。杨柳千万条,条条着地垂,借着春风之力,摇曳着向泥土中的根本谢恩,俯首亲吻大地母亲。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别的树有花果,而柳,只散出漫天飞絮,
大抵它把所有的重量,垂向了滋养它的大地。
柳摇,是悦人姿;柳垂,是不忘本。
李渔最经典的十首诗词如下:
李渔(1610-1680),原名李十,字渔父,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清代著名文学家、戏曲家。他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抒发个人情怀、表现生活情趣见长。
1.《长相思·其一》
红叶秋风满径间,夜凉吹笛怨江山。兰膏明烛留人醉,罗帐空床梦不安。
2.《长相思·其二》
碧云天,黄叶地,秋风吹过兰溪。相思魂绕千里,闲愁万种,无人会得,渐渐地。
3.《临江仙·夜泊牛渚怀古》
牛渚西江夜限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5.《鹧鸪天·离亭宴王诩》
离亭宴王诩,夜来风雨声。一枕新愁,千里离人泪。水云乡国信无恙,耐可乘风破万里浪。
6.《蝶恋花·梦泽湖春游》
梦泽湖春游,花影压堤洲。波上杨花懒飞,风前柳絮繁舞。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7.《浣溪沙·南浦别》
南浦凄凉离别地,江南忆否湘江月。相逢依旧似初识,回船半夜雨声急。
8.《渔家傲·秋思》
塞上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9.《苏武吟》
苏武吟风雪,北海牧羊翁。十九年坚守,节旄空尽。胡马啸西风,汉使徒归梦。使命难忘,丹心照耀古今。
10.《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李渔的诗词作品以其优美的诗句、真挚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蕴深受后人喜爱。他的诗词作品既有婉约柔美的山水田园诗,也有抒发爱国情操的边塞诗。这些诗词作品展示了李渔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卓越的文学才华。
李渔的诗如下:
1、《夏寒不雨为楚人忧岁》清朝·李渔江风五月尚飕飕,疑是生寒应麦秋。暑雨不多难望岁,密云虽布转增忧。四方丰歉觇三楚,两载饥寒遍九州。民命久悬仓廪绝,问天何事苦为仇?
2、《甲申纪乱》清朝·李渔昔见杜甫诗,多纪乱离事。感怀杂悲凄,令人减幽思。窃谓言者过,岂其遂如是。及我遭兵戎,抢攘尽奇致。犹觉杜诗略,十不及三四。请为杜拾遗,再补十之二。
3、《清明前一日》清朝·李渔正当离乱世,莫说艳阳天。地冷易寒食,烽多难禁烟。战场花是血,驿路柳为鞭。荒垅关山隔,凭谁寄纸钱?
4、《军兴三异歌为督师李邺园先生作》清朝·李渔年来世事如狂澜,谭文容易谭兵难。儒臣动云娴武略,一夫攘臂心先寒。武定先生文进士,平时不喜谈戎事。立朝功业尽文章,诵读无惭酬所志。一旦宣威拥节旄,到时贼炽民啼号。
资料扩展:
李渔(1611年—1680年),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别号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金华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
李渔自幼聪颖,及长擅古文词。明崇祯十年(1637年),考入金华府庠,为府学生。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清顺治八年(1651年),迁居杭州。后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筑“芥子园”别业,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
李渔曾设家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创立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成为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一生著述五百多万字。
其戏曲论著《闲情偶寄》,以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方面论戏曲文学,以选剧、变调、授曲、教白、脱套五方面论戏曲表演,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另有《笠翁十种曲》、《十二楼》、《笠翁一家言》等作品。此外,他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传》等。
关于“柳李渔”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