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共中央宣传部6日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
据介绍,10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发生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数据显示,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研发投入强度从1.91%增长到2.44%。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我国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1年的第12位。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10多年前的4.9万家,增加到2021年的33万家,上缴税额由2012年的0.8万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2.3万亿元。169个国家高新区聚集了全国三分之一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7倍。今年前4个月,国家高新区营业收入13.7万亿元,同比增长7.8%。
2021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73万亿元,超过全社会研发投入2.79万亿元,是10年前的5.8倍。
中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15年的6.2%,提高到2020年的10.56%。实体科技馆2012年时只有118座,目前增至408座;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迅速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对公民科学素质的定义如下。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 "四科两能"。当然,大家都知道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性,但如何提高公民科学素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因为这包括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思想的树立、科学精神的传播,以及让公众把这些科学内化为个人行动,用科学来进行日常决策。
所以,这个主要问题可以说是一篇很长很长的论文。以下是对如何提高科学素养的简要回答。首先,我们应该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播,因为谈论其他 "三科 "而没有科学知识,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但科学知识的传播应该是系统的、有计划的,而不是零敲碎打的。通过知识的传播来培养公众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以及科学精神。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公众了解科学的本质,也就是质疑,而不是盲目地崇拜科学,把科学当成神,这其实是科学所反对的。
目前,国家乃至所有地方政府都提出了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目标。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中国应在2020年实现公民科学素质达到10%以上的总体目标。2015年的调查显示,6.20%的中国公民具有科学素养。
要在五年内将这个数字提高近四个百分点,难度很大。然而,如何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仍然是一个现实的话题,这也需要从业者和研究者共同探讨。虽然目前各种科普渠道、内容和方式都很丰富,但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方面的具体作用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可喜的是,各种机构都采取了各种形式来丰富公众的科学生活,因为科学素质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精耕细作,细致入微,坚持不懈。
该地人素质好。
根据怀化市政府2023年3月29日显示,在第十二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中,怀化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较2020年底增长百分之1.8,超过省科协对市州绩效指标提高百分之1.5的考核目标,增幅居全省第三。
怀化市,别称“鹤城”,古称“鹤州”“五溪”,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南,处于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之间,总面积27564平方千米。
科技人员如何响应我国当前的四个面向科技发展路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如何理解“四个面向”的重要意义,人民网·中国***新闻网记者专访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永胜。
李永胜表示,科技创新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驱动力,也是适应国内外环境深刻复杂变化的迫切要求。“四个需要”阐明了加快科技创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加快科技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方向问题——“四个面向”,深刻道出了在胸怀“两个大局”背景下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这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擘画出清晰的发展路径。
提高科技原创能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从科技发展规律的角度看,没有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就很难产生开创性、颠覆性成果。在“四个面向”中,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起着基础和引领作用,它是管根本、管长远、管全面的,没有前沿科技的突破,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开启迈向世界科技强国新征程,要求我们立足当前、放眼未来,更加重视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的基础地位和牵引作用,更好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密切地跟踪世界科技发展动向,加强基础研究,更加注重提高科技原创能力,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寻找重大突破,在不断的科学发现与认知突破中形成原始性创新,夯实我国科技强国建设的根基,为我国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端前沿科技供给,满足创新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