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自然科学博物馆
看展品: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各个藏奥秘
硕大笨拙的海龟,奔腾跳跃的小鹿,匍匐蓄势的猎豹……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一层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展厅陈列着生活在亿万年前的动物,楼上的非洲大草原中的动物标本也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处大自然中。
这也正是自然博物馆展品与众不同之处。
“自然博物馆不同于标本馆。标本馆的标本只是科研用的材料,一般不会展示出其行为姿态和生存环境。自然博物馆的展品不仅需要还原当时的体态和动作,而且还要展示行为组合。它需要还原生态原景,展示出生物之间的关系,蕴藏着生态原理和科学概念。”孟庆金说。
“自然博物馆可不是建个馆就能开门那么简单。它要注重内容。所以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提升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公众提供内涵丰富的科普产品。”孟庆金表示。正因如此,展出的每一件标本都深藏着大自然的奥秘。大家参观时,就不能孤立地看每一个飞禽走兽、花鸟鱼虫,而是要将视野放大,观察它们与哪些生物形成了食物链、它们是生活在热带雨林还是原野荒漠,从而挖掘出展品上藏着的自然原理和知识。
“还可以换一种参观方法,锻炼感知和观察能力。以一层陈列的爬行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骨架为例,如果是带着小朋友,可以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这两具骨架的区别。”北京自然博物馆信息中心主任郑钰介绍,“例如,上边这个小型哺乳动物骨骼化石的四肢是不是长且在身下,下边这个爬行动物化石的四肢是不是短且在身侧?这就非常明显地体现了小型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在行走前进上的区别,而且还可以使观众形象直观地掌握长短概念。”她补充说,还可以对比两个骨架的头部,“小型哺乳动物是不是头部更加立体,而爬行动物是不是更加扁平?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形象直观的对比又可以引出头骨对动物脑容量的影响,再往下引申,就涉及物种进化、生物起源等概念了。”
看科研:恐龙羽毛、小兽下崽都有世界影响
讲完看展品的门道,就来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一楼的小二层,这是一个位于一楼和二楼之间的夹层。这里展出的是北京自然博物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在孟庆金看来,要做个懂自然博物馆的“内行”,不看这个馆的科研成果可不行。“科研是一个自然类博物馆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其他各项业务活动的支撑。”他说:“从国际上来看,不管陈列形式有多么新颖,如果没有研究基础,就难以彰显特色与个性。拥有具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是国际知名大馆的标志之一。”
接着,他点出了北京自然博物馆这些科研成果的关键所在。第一个是在小二层最左侧的一个生物,它头顶长红褐色羽毛,翅膀羽毛黑白相间,腿上也长满羽毛,还一直延伸到脚趾附近。
“这可不是鸟,这是恐龙。它的名字叫赫氏近鸟龙,是与鸟类关系比较接近的恐龙,长有四个翅膀,体型如鸡一般大小。”孟庆金介绍说,关键之处在于“以往对于恐龙的体色多以猜测为主,但这只恐龙却是首次揭示了完整的全身羽毛颜色。”他解释说,之所以能实现这一点,是因为在其化石上找到了保存很好的羽毛样本,并在电子显微镜下识别出了一种叫作“黑素体”的颗粒,通过对其大小、形状、排列密度进行测量和统计,结合现代鸟类样品对比,最终确定这个恐龙全身羽毛的颜色。
位于一层的另外几个科研成果,其重要性都体现在“已知最早”。“我们还有迄今为止已知的,最早会飞的兽——似叉骨祖翼兽,最早下崽的兽——中华侏罗兽,最早上树的兽——攀缘灵巧柱齿兽,最早挖洞的兽——短指挖掘柱齿兽等等成果。”孟庆金说,这些成果均已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或《科学》上发表过,体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在国际上的科研影响力。
目前,以中华侏罗兽为原型创作的4D**已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上映。“我们的研究人员不仅要进行自然科学研究,还要具备把它变成多元科普产品的能力。”孟庆金说,“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动物、植物、古生物的专业人员都有,但他们除了研究自己的专业学科领域,还要研究收藏、展览、科普等博物馆学领域的内容。简单来说,观众需要什么都要研究,要把自己的科研变成展览、**、书籍等,把知识传递给观众。”
看完赫氏近鸟龙等展品,还必须移步旁边的展厅,看看临时展览。目前这里正在展出的是生命之美——以“美”为主题,以昆虫、飞禽走兽、海贝、植物等399件标本来展示自然界中的生命之美。
对于这个展览,孟庆金指点,昆虫独一无二的美,在于其足、翅,复杂多变的成长过程;白狐等哺乳动物则美在模样个性、生活方式;贝壳被大自然鬼斧神工“打磨”得千姿百态,其形态之美最具视觉冲击;鸟类们形态多元分异,是飞天的“精灵”,是奇特的美;植物装点着大自然,本身就是美丽的画卷。
“受限于建筑面积,目前展览的更新频率只能如此。在建筑面积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每年推出几十个展览,我们已经做了一些展览储备。”孟庆金说:“看懂综合性自然博物馆,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它更应该成为未来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平台,启发大家去构想一个更宜居的人与自然和谐的世界。”
“震撼、神奇、博大、启迪”,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宣传片里给出了这样几个关键词。“长26米的巨型马门溪龙化石”、“中国唯一的恐龙木乃伊化石”、“整窝的恐龙蛋化石”,宣传片里这些与恐龙有关的介绍真是有诱惑力,再加之小朋友最近痴迷《神奇校车》这套书,其中一本《追寻恐龙》让她迷恋地不要不要的,无论是书本还是影片都激起了我们参观的热情。
走进博物馆之后你会发现这里俨然就是一部鲜活的自然志。整个博物馆的陈列以生物的进化为主线,在古哺乳动物、古爬行动物、无脊椎动物的展厅我们看到了生物的起源和早期的演化过程,透过各种化石的痕迹,似乎带领我们穿越时空,看到那些已经灭绝的生物。每一个馆的展示都非常的丰富和细致,比如哺乳动物馆详细介绍了长鼻类、奇蹄类、偶蹄类、食肉类、灵长类和被子植物的演化历程,那些制作精良的展牌充满了提纲挈领式的专业介绍,具有教科书一样的指导意义。
但是对于6岁的小孩子来说,感官的刺激才是最让他们亢奋的地方,面对那么多庞大的骨骼化石,他们除了惊呼之外就是兴奋地跑来跑起。尤其是看到了那些心心念念的恐龙化石后之后更是兴奋不已。在那个逼真的恐龙公园里,那些复原的恐龙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不仅会摇头摆尾、吼叫嘶鸣,还会眨眼睛喘气,简直是栩栩如生。
这个自然博物馆一共有10个基本陈列的展馆,这在博物馆的官方网站上都能查到,我们去的时候赶上《植物世界》和《探索角》没有开放,其他8个展馆都转了一个遍,基本上每个馆小朋友都能找到令她兴奋地地方。
《动物——人类的朋友》这个展厅中中有数百件体型各异、姿态优美的馆藏珍贵动物标本,小朋友找到了自己在书中看到过的豪猪、刺豚,还看到了体形庞大的北极熊、大熊猫、东北虎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珍贵动物标本制作水平很高,毛皮色泽光润、体态造型完美,再现了动物体生前应有的姿态和容貌。在《神奇的非洲》这个展厅里小朋友发现有一只鸵鸟一直在追逐几只猴子,原来猴子偷了它的鸵鸟蛋。在《人之由来》这个馆里,小朋友很好奇地说原来人是一种特殊的动物呀,关于人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估计她还没有思考过。在《走进人体》这个展厅,小朋友详细地观看了胎儿从一个月到九个月的成长过程。
总之北京自然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既有远古时代古生物的起源与演化,又有动物的神奇之美,还让我们目睹了人类由来的壮阔历史。这也验证了宣传片中那八个字的主题关键词。这个博物馆不仅仅对孩子们有科普的意义对每一个人也都是有益处的。这样的地方适合多来多看,每一次都应该会有不同的收获。
我们这次参观虽然有一定的准备,但是馆藏的东西包罗万象,再加上孩子比较小,认知范围有限,整体参观还是有些走马观花,许多的重要的展品匆匆略过了,比如世界上第一朵花辽宁古果,还有那两个未开放的展馆都成为遗憾。期待以后孩子再大一点,能够自己做攻略,自己做清单,把那些想了解的东西都一一看来。
北京自然博物馆游玩攻略:看古生物学家“挖掘”恐龙化石、恐龙公园中的躲避与格斗、“飞行的奥秘”想象展开翅膀、邂逅“活化石”巨骨舌鱼、狂野神奇的非洲、绚烂植物令人大开眼界、穿上拉风T恤欣赏4D**。
1、看古生物学家“挖掘”恐龙化石
入口的正对面就是古爬行动物厅,一进大厅就可以被中央展示的巨型恐龙骨架群吸引,栩栩如生,几乎占据了整个大厅的中央。
这里有中国人发现的第一条恐龙——许氏禄丰龙、体长26米的井研马门溪龙、称王称霸的霸王龙、小巧玲珑的恐爪龙、背上布满剑板的沱江龙、威风凛凛的永川龙、铲齿翱翔的翼龙、纵横海洋的鱼龙等。
在大厅的两侧,我们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电脑欣赏恐龙的原始埋藏状态,通过挖掘恐龙化石的艰辛和乐趣,体验一把古生物学家的工作。古爬行动物厅以生动的演示了脊椎动物从水域向陆地发展的复杂过程,展现了两亿多年前的生物界景观,解说生动形象,不少父母带着孩子,看着给孩子进行解说。
2、恐龙公园中的躲避与格斗
在大厅的左侧,发现了恐龙公园,在恐龙公园里面的恐龙都是全真模拟呦,利用了高科技手段讲恐龙复原,配上声音,好像真的穿越回了亿万年前。带小朋友的家长们要注意,要给小朋友做好心里防备,这些恐龙除了摇头摆尾,张牙舞爪,还会吼叫嘶鸣,有些小朋友可是会吓哭。
3、“飞行的奥秘”想象展开翅膀
在我们的童年里,大概都幻想过在天空翱翔,也许你想像雄鹰一样振翅翱翔,也许你想像蝴蝶一样翩翩起舞,但是你是否了解过飞行的内在奥秘呢。一层大厅的右侧设置了特别展览“飞行的奥秘”。了解翅膀和羽毛的进化,了解鸟类和昆虫如何飞行,介绍人类航天梦想的实现,形象生动的飞行动物保准让你大饱眼福。
4、邂逅“活化石”巨骨舌鱼
看完天上飞的,再看水里有的,沿着一层阶梯直下,来到“水生生物馆”。入口是一排阶梯鱼缸,名贵的金鱼、眼球突出的龙睛鱼、尾鳍飘逸的蝶尾金鱼、头顶肉瘤的狮头金鱼、鼻孔长绒球的蛋球金鱼,看看这些鱼,烦恼都一扫而光了。
随着阶梯右转,左侧是各式各样的鱼在水池里漫游。右侧的墙面聘请专业画师进行了人工手绘,物种展示牌做成鱼的样子并配有解说。通过展示牌,会发现一些“鱼”非鱼的动物,例如鲍鱼、鱿鱼和章鱼原来不属于鱼类,而属软体动物。
5、狂野神奇的非洲
沿着水族馆上二层,来到“神奇的非洲”。这里是非洲马赛人和非洲大陆野生动物展,瞭望马赛人村庄,近距离与马赛人观望。非洲野生动物厅里,珍贵的动物标本栩栩如生,了解长颈鹿脖子变长的秘密,听讲解员讲故事,增长知识!
6、绚烂植物令人大开眼界
领略完神奇的非洲世界,再往前走,就到了绚丽多彩的植物世界,这是北京自然博物馆自1958年建馆以来一直保留的四大经典常设展陈之一。在植物世界,你会发现许多平日里看不到的植物,包括地球诞生开始的植物,让人打开眼界。
7、穿上拉风T恤欣赏4D**
除了展览外,二层还设有博物馆商店,这里有逼真可爱的萌萌北极熊摆件,有根据一层哺乳动物展厅猛犸象头骨为设计基础的卡通猛犸象行李牌和各种动物图案的T恤,选择一些礼物给小朋友是很不错的呦,三层设置了探索角和4D影院。探索角不仅提供了生物学模型给小朋友们自由拼装,还展示了美轮美奂的动物标本和知识牌可以学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家自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