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防登革热的手抄报版面设计01
预防登革热的手抄报版面设计02
预防登革热的手抄报版面设计03
登革热疾病类型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中国所见的登革热可分为典型登革热、轻型登革热和重型登革热。
典型登革热
1、所有患者均发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天,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形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2、全身毒血症状,发热时伴全身症状,如头痛、腰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似骨折样或碎骨样,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消化道症状可有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搏早期加快,后期变缓。严重者疲乏无力呈衰竭状态。
3、皮疹于病程3~6日出现,为斑丘疹或麻疹样皮疹,也有猩红热样皮疹,红色斑疹,重者变为出血性皮疹。皮疹分布于全身、四肢、躯干和头面部,多有痒感,皮疹持续5~7日。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4、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咯血、血尿等。
5、其他多有浅表淋巴结肿大。约1/4病例有肝脏肿大及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
登革出血热
开始表现为典型登革热。发热、肌痛、腰痛、但骨关节痛不显著,而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 /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严重度分级
第一级
发烧伴随有非特异性体质症状:血压带
试验阳性是唯一出血现象
第二级
第一级加上有自发性出血
第三级
已呈现循环衰竭现象,如:脉搏弱、脉搏压变窄,血压变低,伴随有皮肤湿冷,坐立不安。
第四级
严重休克,血压脉搏量不到。
登革休克综合征
具有典型登革热的表现,在病程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加重,有明显出血倾向伴周围循环衰竭。表现皮肤湿冷,脉快而弱,脉压差进行性缩小,血压下降甚至测不到,烦燥、昏睡、昏迷等。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险,可于4~6小时内死亡。
2017预防登革热手抄报大全01
2017预防登革热手抄报大全02
2017预防登革热手抄报大全03
登革热 Dengue Fever
总述
登革热由受染于四种登革热病毒中任何一种病毒的伊蚊叮咬所传播。被具传染性的蚊虫叮咬之后3-14天出现症状。该病发生在世界上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症状的范围包括从轻度发热到使人丧失能力的.高热,并伴有严重头痛、眼球后疼痛、肌肉和关节痛以及出疹。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特效药物。重要的是要保持不脱水。不建议使用乙酰水杨酸(如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登革出血热(发热、腹痛、呕吐、出血)是一种潜在的致命并发症,主要影响儿童。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护士进行早期临床诊断和认真的临床管理,可提高患者存活率。
特征
登革热是一种严重流感样发热性疾病,影响婴儿、幼儿和成人,但若处理得当,极少引起死亡。如果高热(40℃/104℉)伴随以下症状中两种,须考虑登革热:严重头痛、眼球后疼痛、肌肉关节痛、恶心、呕吐、腺体肿胀及出疹。症状通常在被感染蚊子叮咬之后经4-10天潜伏期后出现,持续2-7天。重症登革热是一种有可能因血浆渗漏、积液、呼吸窘迫、严重出血或器官损伤导致死亡的并发症。最初症状出现3-7天后会在温度(38℃/100℉)下降的同时出现一些预警迹象,包括:严重腹痛、持续呕吐、呼吸急促、牙龈出血、全身乏力、烦躁不安、呕吐物带血。随后24-48小时为治疗关键阶段,患者可能死亡,需要进行适当医护处理以避免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治疗
没有针对登革热的特异治疗方法。对于重症登革热,具有经验,并且了解该病情况和进程的医生和护士可以挽救生命?把死亡率从20%多降低到不足1%。重症登革热医护的核心在于保持患者的体液量。因此,在疑似发生登革热时,及时就医能大大降低病情加重的危险。不建议自行服用药物缓解,任何用药都应有专业医生的指导。重要的是要保持不脱水。世界卫生组织不建议使用乙酰水杨酸(例如阿司匹林)和非甾体抗炎药(例如布洛芬)。因个人体质有异,偏方并不适用于任何人,因此在当地人建议使用偏方时,也应谨慎小心。
PS:在外旅行如果遇到疾病或突发情况时,建议冷静判断,除非有绝对的信心可以自行断定和熟知处理方法,其他一律建议求助于当地的专业医生,以防万一。
预防方法
目前仍未有完全有效预防感染登革热的疫苗,因此,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是清除积水,防止蚊子滋生,以及避免被蚊子叮咬。
预防蚊子传播的疾病的方法:
1.应穿着长袖衣裤,若有外露皮肤,应涂上防蚊水。
2.房间里应有蚊帐、防蚊网、蚊香、电热蚊香片等用作驱蚊。
3.防止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每星期最少替植物换水一次,花盆底不应留有积水;保持所有水道通畅。
4.若曾前往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回程中有不舒服应尽快就医,并告知医生曾经去过哪些地区,有过哪些症状,好让医生多方面更准确的判断。
预防冬季传染病手抄报写法如下:
冬季预防传染病小常识一般有注意保暖、补充水分、注意卫生、及早处理等。
1、注意保暖:当人体受凉时,由于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减少,因此局部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传染病。因此冬季预防传染病应注意保暖,气温下降时注意增加衣物,避免受凉。
2、补充水分:由于冬季时空气湿度含量低、尘埃含量高,因此人体鼻黏膜容易出现受损的情况。需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让鼻黏膜、口腔黏膜保持湿润,有效抵御病毒入侵。同时还可以加快新陈代谢。
3、注意卫生:很多传染病均为粪-口传播、呼吸道传播等,因此病原体常会通过传染病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进行传播。需要注意卫生,便后、饭前洗手,传染病暴发季节可以选择带口罩预防。
4、及早处理: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患者,或与传染病患者有接触史并出现不适时,需要对患者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预防防止交叉感染。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因此控制传染源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乙类传染病
乙类传染病也称为严格管理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肺结核、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新生儿破伤风等。
对此类传染病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防治方案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这三种传染病虽被纳入乙类,但可直接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