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福州大学的社会学大二的学生,以后可以多交流。
郑杭生在《社会学概论新修》中说社会学是一门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不过我向你们老师要的应该不仅仅是这种定义。下面我简要说一下几个学者把,说的可能也不是很好~
孔德最早提出的社会学名词,是为了表明一门用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基本规律的独立学科,以区别于神学、形而上学与那种思辨的历史哲学或社会哲学。孔德的“社会学”应该被放在他的科学分类体系中去理解。孔德把宇宙现象分为天文、物理、化学、生物、社会五种现象,与之相应的便是金字塔式的科学体系,社会学就是最顶端。孔德还把社会学的按内容分为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提出了一系列的社会学研究方法。他注重的是“实证”,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是郑氏书中的社会学产生的背景,是密切相关的,你去看一下吧。
斯宾塞是社会学形成时期英国的代表人物之一,我认为他对与社会学的看法是很牛的,因为他把社会学划分到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他的理由是社会现象也是自然因果关系中的一环。在斯宾塞那里,人们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构成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他的社会有机体论、社会进化论和社会分类的思想和孔德一样,由于时代因素而较多地收到了自然科学的影响,而且与个人主义思潮紧密相连。
德国学者滕尼斯以以公社和社会为基础的社会学系统而出名。他从社会学史研究人类共同生活的这一理解出发,认为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应该包括两个基本类别:一般社会学和专门社会学。这些在网上都应该搜得到的。滕尼斯的社会学思想与当时浪漫主义思潮和在其影响下产生的历史学派的观点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些社会学形成时期的学者的学说在我看来都是在为把社会学独立于自然科学、与思辨的社会哲学之外而不断的努力,但是这样做不免又有失之偏颇的地方。他们都在从科学分类的原则出发通过与自然科学的对比规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韦伯是个社会学大家,他的理解社会学与当时德国的理论背景,尤其是哲学家狄尔泰的精神科学的理论和新康德主义的思想联系尤为突出。“社会学是指这样一门科学,即他以解释的方式来理解社会行动。据此通过社会行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对社会行动做出因果解释。”(韦伯,经济与社会,第1~2页)
涂尔干则把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为社会事实(社会现象):“社会事实是任何可以对个人施以外在制约作用的固定或不固定的行为方式。”
···应该够了吧?
孔德指出,在所有六种科学中,最早出现的科学也最早摆脱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到了他的时代,前五种科学都摆脱了神学和形而上学的统治,进入了实证阶段,唯独社会学还处在形而上学阶段,仍然空喊抽象的民主、自由、平等。
因此,他的历史任务就是建立实证社会学,从而结束欧洲动荡不安的混乱局面,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在孔德看来,要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这个共同的信念就是实证社会学。
他对自己在社会方面的理论特别自负,是他第一次把人的历史当作一个社会整体来考察,并且发现了社会的象其他领域的规律一样的规律。
孔德说自己第一次发现了社会规律固然是自我吹胀,但按照实证原则建立社会学的确实数他最早。社会学(Sociology)这个词就是他首先提出并使用的,从而使他成为社会学的创始人。
扩展资料:
一、实证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法可以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直接观察是观察者直接接触正在发生的社会现象,间接观察则是通过对历史遗留下来的风俗、礼仪和语言等进行分析获得有关社会历史和文化遗迹的资料。
2、实验法:
利用社会发展的特殊状态进行实验,当社会正常进程收到确定方式的干扰时,实验的作用就表现出来,使我们有机会发现正常社会的规律。
3、比较法:
只有通过比较,社会学家才能简化观察和实验所收集到的资料,发现正常的规律。
4、历史法:
历史法是对社会发展的先后和连续方面进行考察,把不同社会现象依照其发展顺序加以排列,从中分理出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揭示其增减盛衰的趋势,从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
二、历史贡献
孔德开启了社会学实证主义传统的先河,他的一些思想为E.迪尔凯姆等人从不同方面加以继承和发展,成为100多年来西方社会学发展中的主流。由于学术和历史的局限性,他的思想中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成分。
但是他的实证科学理想,激发了后来几代人为把社会学变成一门科学而辛勤努力,使这门相对较晚出现的学科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把他尊为社会学的创始人、奠基人,或认为是社会学的命名人。
著有《实证哲学教程》 (1830-1842)、《实证主义概论》(1848)、《实证政治体系》 (1851-1854)、《主观的综合》等。
百度百科-孔德
孔德在社会学研究上的方法上强调实证科学是一统一的体系,又是一有等级的体系,社会学由于自身在科学体系中的特殊体系,所以社会学研究既可以采用其他科学所用的方法,诸如观察、实验与比较法,同时又具有特别适用于社会研究的独特方法,如历史法、在运用这些方法时,孔德特别强调社会学研究对象——社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社会是一有机的整体,任何方法都必须与其他方法相配合,研究中他既反对思辨性,也反对经验主义的极端性。
孔德认为,观察的意思并不是无目的的和收集杂乱的事实,如果没有预备性理论做指导,观察者就不会知道观察什么事实,一个社会事实只有用一种预备性理论同某一其他社会练习起来才具有科学意义,因此,只有当观察法从属于现象的静力学学规律和动力学规律外,它才是有效的。
以上内容均来自孔德的社会学方法论与教育研究论文。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