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圆的周长计算
圆的周长:?C=2πr=πd(r为半径,d为直径)。
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πr^2
扇形弧长L=圆心角(弧度制)×R= nπR/180(θ为圆心角)(R为扇形半径)
扇形面积S=nπ R?/360=LR/2(L为扇形的弧长)
圆锥底面半径 r=nR/360(r为底面半径)(n为圆心角)
扩展资料:
一个三角形有确定的外接圆和内切圆。外接圆圆心是三角形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距离相等;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
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圆内角的度数等于这个角所对的弧的度数之和的一半;圆外角的度数等于这个角所截两段弧的度数之差的一半;周长相等,圆面积比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面积大。
圆周率统计图手抄报内容参考如下:
魏晋时,刘徽曾用使正多边形的边数逐渐增加去逼近圆周的方法(即「割圆术」),求得π的近似值3.1416。汉朝时,张衡得出π的平方除以16等於5/8,即π等於10的开方(约为3.162)。虽然这个值不太准确,但它简单易理解,所以也在亚洲风行了一阵。
王蕃(229-267)发现了另一个圆周率值,这就是3.156,但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求出来的。公元5世纪,祖冲之和他的儿子以正24576边形,求出圆周率约为355/113,和真正的值相比,误差小於八亿分之一。这个纪录在一千年后才给打破。
圆周率简介
圆周率(P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x=0的最小正实数x。
圆周率的计算
圆周率是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我们平时可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计算圆周率。圆周率的精确值对于人们的研究计算很重要,人们对圆周率的研究历史非常久远,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就已经计算出圆周率后五位数。
在古代,缺少数学技巧的情况下,圆周率的计算是相当困难的,我们国家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429-500,字文远),利用复杂的割圆术,将圆周率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第七位,这是已经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了,直到1000年后才被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才打破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