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话有什么

生活作者 / 姓名 / 2025-10-29 14:06
"
先 秦 期第一名:黄帝简评:《山海经》说黄帝是“天帝”,儿子禺号、孙子禺京都是海神,曾孙颛顼也做过天帝。战国时又贵为五帝之

先 秦 期

第一名:黄帝

简评:《山海经》说黄帝是“天帝”,儿子禺号、孙子禺京都是海神,曾孙颛顼也做过天帝。战国时又贵为五帝之首,还发明了一大堆东东。虽然黄帝本人神格不明显,介于神人之间,但儿孙争气,父以子贵,祖以孙贵,登上首席。

第二名:帝俊

简评:帝俊只见于《山海经》,但声名极其显赫,为东方第一天神。与其妻羲和生十日、常羲生月十有二,连日月都为其子女,近乎创世神。可惜其后代殷商人不争气,将大好江山送于西周,遂使竖子成名。帝俊后被改造为人王舜,从此湮没无闻。呜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第三名:西王母

简评:西王母在先秦时还是个糙老爷们,豹尾虎齿,而且蓬头垢面。这种神原本难以上榜,但他凭借两大优势胜出:一是掌管生死,后来拥有不死之药,油水之丰厚无人可比。二是占据了神话界第一旺铺——昆仑山(昆仑和蓬莱为中国神话两大发源地)。黄帝得人和,西王母得了地利,因此冲入三甲。

第四名:颛顼

简评:颛顼是黄帝的曾孙(或曰孙子),为北方天帝。安排日月星辰之位次,颛顼下属最多,三个儿子都是疫鬼。最大神迹是命令下属重和黎“绝地天通”,就是断绝了神界与凡界的通道。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敌我,此乃神话界第一重要之大事。不过从此天人隔绝,引出后人无限遐想。

总评:先秦时期创世神与始祖神均不明显,而且记述驳杂不堪,条理殊为不易。其余神农、炎帝、祝融、蚩尤等,或基本为人王,或神格太低,不予入榜。

秦 汉 期

第一名:伏羲、女娲(并列)

简评:伏羲与女娲在汉代以人类始祖神身份直窜榜首,汉代画像石中,伏羲女娲大多作人首蛇身以兄妹亦夫妇姿态出现,手中或捧日月,或持圆规、曲尺,象征阴阳结合。女娲又有造人、补天之功(均见于《淮南子》),还是婚姻之神。伏羲又另有作八卦、结网、作琴瑟之功。

第二名: 西王母

简评:西王母在汉代转为女性,成为一皓然白首之慈祥老太。嫦娥奔月即因后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而起,周穆王也向她求取不死药(见《穆天子传》),汉武帝也设祠祭祀。汉代还曾出现席卷全国的崇拜西王母热潮,大家奔走相告,连官府也制止不住,真是“一招鲜,吃遍天”。

第三名:老子(太上老君)

简评:汉代全国性的追求“长生久视”使黄老学盛极一时,老子由周代的图书管理员一跃成为修炼成仙之榜样,东汉后期道教兴起后,老子更“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成为超越众神的开天辟地创世神,坐上神仙第一把交椅。真是羡煞凡夫俗子。一时间,满城争诵五千言。可惜出现晚了点,汉代快结束了,人们心目中还没来得及普遍接受,只好屈居第三。

第四名:黄帝

简评:黄帝排名下滑主要是神话的历史化造成的。原本高高在上的天帝,一下跌成“人文初祖”。不过还有条后路,黄帝也开始修道炼气,最终羽化登仙。不过,比起太上老君,黄帝气势上终究有些弱了。

总评:汉代人很喜欢追问世界本源,还不脚踏实地。于是只好叠床架屋,天上加天,帝下加帝,还有什么“一气化三清”。不过,所造之神太过缥缈,什么天皇、地皇、人皇等等。

三 国 魏 晋 南 北 朝

第一名:元始天尊

简评:三国时出现盘古开天辟地神话,盘古于是一举登上首位。不过这名字实在太土(据说是从苗族的盘觚神话中转来),所以著名炼丹道士葛洪替他取了个艺名“元始天王”(后来逐渐被人称为“元始天尊”),还给找了个老婆“太元圣母”,门人、弟子无数。这家就算置办起来了,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第二名:太上老君

简评:元始天尊一出,老君只好退居二线。

第三名:西王母

简评:西王母又上榜了,不过这次身份变了。成了元始天尊的女儿。还住在昆仑山上,所有西部全归她管,整个一位女霸主。而且宫殿金碧辉煌,下属众仙无数。还有个丈夫—--东王公,住在东海的蓬莱,掌管东部各路神仙。不过葛洪老先生一不小心,把东王公也安排成元始天王之子,结果和西王母又是夫妻又是兄妹,。

总评:这一时期是道教大发展且逐渐体系化的时期,位子安排好后,慢慢接近稳定了。伏羲女娲都跌至排行前三名以下,最惨的是黄帝,修炼成功之后再上仙界,主席台已经坐满了。只好再和原来的四帝呆在一块,排名也基本跌出前十。道教神谱最大特点是不嫌神多,于是孔子、颜回也被拉上榜单,当然名次就更靠后了,已在二十名以外。

第四名:黄帝

简评:黄帝排名下滑主要是神话的历史化造成的。原本高高在上的天帝,一下跌成“人文初祖”。不过还有条后路,黄帝也开始修道炼气,最终羽化登仙。不过,比起太上老君,黄帝气势上终究有些弱了。

总评:汉代人很喜欢追问世界本源,还不脚踏实地。于是只好叠床架屋,天上加天,帝下加帝,还有什么“一气化三清”。不过,所造之神太过缥缈,什么天皇、地皇、人皇等等。

上古神话中,最早的十大正神分别都是谁?

中国十大神话故事有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后弈射日、嫦娥奔月等。

1、女娲造人

女娲乃大地之母,万物之神。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水。苍天补,四极正;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2、夸父追日

传说在黄帝时代,夸父族有一个首领。他也像我们小时候一样,是一个好奇心非常重的宝宝,看着太阳他就总想探究这个太阳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要给这个问题就是一个答案,他迈着脚步就朝着太阳出去,可是无论他怎么追怎么追一直都追不到,直到最后我干了黄河和渭河的水渴死在大泽边上。

3、女娲补天

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创世女神女娲是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相传女娲抟土造人,并化生万物,使天地不再沉寂。女娲氏,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她是一位美丽的女神,身材像蛇一样苗条,以致有些神话学家坚称她根本就是蛇身。

女娲补天的故事和女娲造人的故事一样,都是中国人家喻户晓的。女娲时代,随着人类的繁衍增多,社会开始动荡了。后人将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结果共工氏因为大败而怒撞不周山为由,衔接女娲熔五彩石以补天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动人故事。

4、精卫填海

传说精卫是黄帝的女儿,有一天,她前往东海游玩的时候,不小心溺死在东海中。由于无辜枉死,精卫心中怨念很深,于是就常常从西山叼来木石,扔在东海里面,想要填平东海,以报自己无辜枉死之仇。

5、绝地通天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在黄帝退位之后颛顼就继承了他爷爷的帝位。登上帝位的颛顼看到蚩尤刑天共工夸父之流,经常利用人间跟天上交通便利,常常从天梯下去蛊惑下界的民众叛乱。

于是颛顼一气之下就派人斩断了天梯,决断了天和地的通道,从此神不能随便下界,人也再也不能随便上天。

6、后羿射日

传说在帝俊执政期间,他和他正房羲和生了十个太阳儿子,这十个儿子非常调皮。

有一天,这十只金乌趁母亲不在的时候偷偷溜出去游玩。可是这十只金乌的游玩不是普通的游玩,他们的游玩给人间造成的现象就是十个太阳一起出现在天上。

可能因为孩子是在叛逆期不听父母的话吧,不知为何帝俊没有叫他的妻子羲和去把十个儿子领回来,反而叫了一个名叫大羿的天神下界收拾他们。

大羿下界后也不含糊,拉弓射箭一下一口气射就射死了九只金乌。可能帝俊只是想吓吓十个儿子,没想到大羿是这么认真一下子,一下子就杀了他九个儿子。

就这样,原本天神出生的大羿就再也不能上天。后来连功绩也被一个擅长于射箭的有穷国国王窃取了,变成了后羿射日。

7、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三皇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他牛头人身。由于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

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

8、嫦娥奔月

有关恒娥的神话传说,见于商代至战国时的典籍《归藏》,其中对照卦象解释可能为夫妻,东汉高诱注解《淮南子》明指出嫦娥是后羿之妻。后羿的妻子恒娥,因汉代人避刘恒的讳,之后名字改为嫦娥(一作常娥)。

该典故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仙药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9、鲧窃熙攘

传说鲧也是黄帝的后裔,可能他生来就有点爹爹不疼妈妈不爱的感觉,加上治水又不肯动脑筋只知道用填堵的方法,不仅没能将水患治理反而让洪水越来越泛滥。

可是偏偏鲧还有一副菩萨心肠 ,见不得天下苍生饱受洪灾之苦,于是偷偷的趁黄帝外出的时候**了他的息壤用于治理洪水。

鲧盗窃熙攘的事还是被鲧帝发现了,于是派下属将鲧杀死在羽山,并收回了息壤。

10、愚公移山

有一个叫愚公的人觉得挡在他家门口的太行和王屋两座太碍事了,不方便出行。

于是,在他年纪快到90岁的时候,带领着他的儿子、孙子,以及村里的百姓一起想要把太行和王屋两座山铲平。

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遭到了一个有智慧老人的嘲笑,这个老人说他,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剩下的岁月和残余的力气,连一棵草都拔不动,又怎么能把这么多的泥沙土石撼动?

愚公听后,长叹着说,即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呀,我儿子死了,我还有孙子,孙子死了,孙子又有儿子呀,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再长,我们无数带人挖下去难道都把它挖不平嘛?

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天。

天帝听说这件事之后就派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大山。

扩展资料

神话的产生还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当时人们必须依靠集体,共同获得生活资料,抵御野兽和敌人;劳动所得有限,必须平均分配。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人与自然的主要矛盾,成为人民注意的中心。因此,解释自然和制服自然,就成为神话的主要内容。

同时,由于人们的利益一致,在集体生产中涌现出来的技艺超群、勇敢刚强的人物,受到全体成员的崇敬,其被赋予神奇的能力而成为神或半神。在他们身上,寄托了原始人制服自然的愿望。

有一部分神话表现了部落间的战争。这部分神话主要产生在原始公社制的后期。当时公社制趋于解体,但部落间为了占有生活资料而产生的斗争仍是全民的事业。战争的胜利和领导者的业绩被看作集体的威力和光荣的标志。因此,人们同样自发地通过幻想把战争过程和指挥者予以神化,使这部分故事成为神话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神话所反映的是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是一种反映现实的观念形态,也是产生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只是由于神话反映客观世界是通过人类童年期自发的、幼稚的幻想的折光,因而呈现出独特的形态。

中国上古神话有哪些?

中华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无数的神话,无数的神明。有这么十位神明,在时间的长河中,一直烙印于中华的神话体系中,下面我们来看看是哪十位。

开天之神 盘古

盘古,传说是远古时期,天地未开时期,孕育的生灵,在诞生之期便用神力将天地辟开,自此开地开始分明,而盘古的身躯化成了天地万物,左眼化出太阳,右眼化出月亮,毛发化为星辰,身体四肢化为东南西北四极和三山五岳,血液成江河,骨骼化为矿藏等等。盘古化身万物这一说法最早出现于南朝梁时期,于任昉所著的《述异记》,最早的形象为龙首蛇身,或者人面蛇身。

一代天帝 帝俊

帝俊,又称 “帝夋”,是中国古神话中的上古的天帝,第一代天帝,五帝之一,又被认为是诗经中的“昊天上帝”,是带有至高神之位的天,在《山海经》中,他有三位妻子羲和、常羲和娥皇,生有十日和十二月,因此,又为日月之神或日月之父。

文明始祖 伏羲

伏羲,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三皇之一,在楚帛书中记载其为创世神,是中国最早的,有文献记载的创世神,伏羲最开始的形象是人身蛇身,与女娲结婚,生儿育女。伏羲根据天地万物变化,创造了八卦,结绳为网,教人们打猎捕鸟,捕鱼,发明了瑟,创作了曲子。

万物之神 女娲

女娲,又称娲皇,女阴娘娘等,她是自然之神,创造了世间的万物,相传她一日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是创造万物的自然女神,而人类就是女娲根据自身的形象创造出来的,因此女娲长期做为创世神和始母神,所因天崩塌,女娲精炼五彩石补天,有补天的功绩,被民间广泛所崇拜。

播种万物 炎帝

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的尊称,号神农氏,相传炎帝是以懂得用火而著称,故为炎,是一个牛首人身的形象。炎帝尝百草,发展了草药医治,又发明了刀耕火种,教人民如何开垦圭地,种植食物,创造出了陶器和炊具。后与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世一般自称为炎黄子孙,将炎帝奉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之一。道教尊炎帝为神农大帝,五榖神农大帝。

天下共主 轩辕黄帝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是五帝之首,亦称轩辕氏,有熊氏,帝鸿氏等。黄帝与炎帝结盟,打败了蚩尤,后又发明了历数,天文,阴阳五行,文字,乐器,音律以及各种文化,建立了古国体制,对土地实行田亩制度等,对人们的衣食住行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兵主 蚩尤

蚩尤,上古时代九黎氏的族长,相传面如牛首,背生双翅,其图腾便是牛与鸟。苗族史诗中的《枫木歌》记载:“上效蚩尤重刑以变九黎言苗民者。”,这句话表明了蚩尤是刑法的首创者和施行者。蚩尤发明了金属冶炼,与金属兵器的制造,使人类进入了金属工具的使用时代,生产力大幅度的提升,蚩尤亦是建立法规,实行法制的最早创造与施行者。有的史料还说,兵器与刑法皆是蚩尤所发明,被黄帝等部落效法,所以,蚩尤是古代法制的制造者。蚩尤是中国神话中的武战神亦是兵器之神,兵主。大家可能会有疑问,蚩尤不是大反派吗?没错,皇帝与蚩尤大战,最终打败了蚩尤而统一了天下,因此我们汉族一般自认炎黄子孙。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否认蚩尤的功劳。而且不同于汉族尊黄帝,苗族则是以蚩尤为祖。

至高神 东皇

东皇太一,最早出自于屈原《九歌》之中,是战国时期楚地人民祭祀的最高神,众神之首,太一为道,是创造万物之神,但在后来儒与道的影响下,东皇太一的神位被逐渐降低,成为了“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水神 共工

共工,传说是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是一个人面手足蛇身的形象,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传说共工与颛顼不合,在一次战斗中怒撞不周山,造成了世界的倾斜。

火神 祝融

祝融,古代传说中的火神,以火著称,号赤帝,亦被尊为水火之神,南海神等,是五帝之一。被楚地公认为楚国的始祖,炎帝的火师。

上古十大正神,盘古、伏羲和女娲代表中华文明的萌芽,神农、蚩尤和轩辕则代表着中华文明的进步,华夏神话的正式建立。神话从侧面上亦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史,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与解析。

1、盘古开天

盘古开天的主角是盘古,是中国民间神话传说人物,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在太古的时侯,太空中飘浮着一个巨星,形状像是一个鸡蛋。就在那巨星的内部,有一个名叫盘古的巨人,一直在用他的斧头不停的开凿,企图把自己从围困中解救出来。

经过一万八千年艰苦的努力,盘古挥出最后一斧,只听一声巨响,巨星分开为两半。盘古头上的一半巨星,化为气体,不断上升;脚下的一半巨星,则变为大地,不断加厚,宇宙开始有了天和地。天和地每日加高三尺,盘古也越高大,成了“顶天立地”的英雄。

盘古临死时,全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的左眼变成了鲜红的太阳,右眼变成了银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后一口气变成了风和云,最后发出的声音变成了雷鸣,他的头发和胡须变成了闪烁的星辰,头和手足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高山。

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化成了道路,肌肉化成了肥沃的土地,皮肤和汗毛化作花草树木,牙齿骨头化作金银铜铁、玉石宝藏,他的汗变成了雨水和甘露。从此开始有了世界。

2、女娲造人

女娲,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她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相传女娲以泥土仿照自己抟土造人,创造并构建人类社会。又替人类立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两性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也被传为主职姻缘与情爱的皋禖古神。

女娲是中华民族的母亲,华夏民族人文先始,福佑社稷之正神。她慈祥地创造了生命,又勇敢地照顾生灵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

3、伏羲画卦

相传八卦是伏羲画的。在人类的蒙昧时代,生活艰难困苦,就在这时渭水上游的氏族部落诞生了一位划时代的伟大人物——伏羲。他领导部族辛勤劳作,“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却依旧食不果腹,饥寒交迫。

他在闲暇之余,时常盘坐卦台山巅,苦思宇宙的奥秘。仰观日月星辰的变化,俯察山川风物的法则,不断地反省自己,追年逐月,风雨无阻。太极神图深切映入他的意识之中,他顿时目光如炬,彻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码。原来天地竟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唯阴阳而已。

他将神圣的思想化作最为简单的符号,以“一”表示阳,以“--”表示阴,按四面八方排列而成了八卦。伏羲一画开天,打开了人们理性思维的闸门,从而博得了人们永生永世的怀念和尊崇。

4、神农尝百草

神农氏本是五氏之一,出生在烈山的一个石洞里,传说身体透明,头上长有两角,即牛头人身。他的特殊外形和勤劳勇敢,长大后被人们推为部落首领,因为他的部落居住在炎热的南方,称炎族,大家就称他为炎帝。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

他看到人们得病,又到都广之野登建木上天帝花园取瑶草而遇天帝赠神鞭,神农拿着这根神鞭从都广之野走一路鞭一路回到了烈山。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

因誓言要尝遍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神农架山区。

5、雷泽华胥

相传,雷泽神刚烈威猛,专司的工作是行雷布雨,人首龙身,神通广大,居于昆仑山东南吴国西陲大泽之内,只要以手拍腹,便会发出惊天动地的雷声,经久不绝,震耳欲聋,雷泽神得知女娲造人,并按女娲自己的模样造了圣女华胥,便怀抱好奇之心,苦心打探华胥一族所在,终于在昆仑东南相见。

为试探心意,在华胥圣女行进的前方,用脚踏出了一个巨大的脚印,最终华胥走进雷泽神的脚印,有情人终成眷属,诞下天帝伏羲。

6、夸父逐日

最早出自中国先秦奇书《山海经》,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的其中一个首领想要把太阳摘下,放到人的心里,于是开始逐日。他口渴时喝干了黄河、渭水之后,他准备往北边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于大泽路途中渴死。

他的手杖化作邓林,成为人类的桃花源。而他的身躯化作夸父山。一般认为,夸父逐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勇敢光明慈爱的淳朴人格。中国古代先民战胜大自然的困境、追求光明的美好愿望。

7、西王母

在上古神话中,王母娘娘被称为“西王母”。古书《山海经》中描写了西王母的形象:“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意思就是西王母样子虽然像人,但却长着豹子尾巴和老虎牙齿,很会用像野兽一样的声音吼叫呼啸,蓬散的头发酷似不吉利的戴胜鸟头上醒目的羽冠,是上天派来掌管瘟疫、疾病、死亡和刑杀的神,居昆仑山中。

东汉末年,道教兴起,把作为上古神祗的她纳入道教神话体系,并且逐渐演变为高贵的女神。在后来的许多中国古代著作中,她开始成为天上的女王,人类幸福和长寿之神。

还传说她拥有能使人长生不老的神药,著名的月中仙女姮娥就是因为偷吃了她的神药而飞到月亮上的。道教把王母娘娘的地位抬得很高,为道教的最高女神,与东王公分别对男女神仙进行管理。

8、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的故事,出自中国上古奇书《山海经》。相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

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而溺,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鸟,栖息在发鸠山,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人们便将此鸟叫作精卫鸟。精卫衔草石由发鸠山飞往东海投入,誓言要填平东海。

晋代陶渊明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比喻既定永恒目标,更有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后盾。

9、北溟鲲鹏

来自庄子的《逍遥游》中记有“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鲲鹏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为九天鲲鹏。

10、千年应龙

古代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相传禹治洪水时有应龙以尾画地成江河使水入海。

根据《述异记》的描述:“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为功臣。

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

应龙的特征是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应龙的形象。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