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装备技术发展的未来愿景是什么

健康作者 / 姓名 / 2025-10-29 08:11
"
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中车 (601766)、中铁高

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国内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国中车

(601766)、中铁高新工业(600528)、晋西车轴(600495)和华铁股份(000976)等

本文核心数据: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细分产品应用场景分析等

“十四五铁路创新”愿景的提出对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的影响分析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十四五”时期铁路科技创新工作,推动铁路高质量发展,支撑科技强国、交通强国建设,国家铁路局组织编制了《“十四五”铁路科技创新规划》。

从规划来看,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将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对技术装备、运输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规划,这也使得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领域在智能、信息化技术方面面临更高的技术挑战和机会。

其中“智能高铁”的概念在规划中被明确提出,还明确了要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5G、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与铁路技术装备、工程建造、运输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强智能铁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应用,推进大数据协同共享,促进铁路领域数字经济发展,提升铁路智能化水平。

行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居民出行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从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中国铁路机车和动车组产量经历了高峰后短期出现下降趋势。中国铁路机车保有量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动车组保有量稳步提升。行业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技术,并不断调整升级。

从我国铁路机车及动车组产品分布来看,近年来中国动车组发展较为迅速,动车组保有量持续增长,在全国铁路客车保有量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2021年国家铁路客车拥有量为7.6万辆,其中,动车组4012标准组、32097辆,占比为42.24%。结合我国十四五对于铁路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来看,预计未来动车组和高铁车辆占比将有进一步的提升。

行业未来趋势分析——技术创新成为首要任务

在“十四五”铁路轨道及车辆全面推行绿色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之下,相应的技术创新将在发展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趋势来看,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行业的市场在短时间内不会有明显的改变,龙头企业将会投入更多的资源在技术创新和新型车辆的研发上: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及动车组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中国火车发展史四个阶段,双层火车在全国哪些地方使用

历史上火车一共演变了一种,叫做蒸汽机车。

在1781年,火车先驱乔治.斯蒂芬孙出生在一个英国矿工家庭,直到18岁,他还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文盲,他不顾别人的嘲笑,和七八岁的孩子一起坐在课堂里学习。

1810年,他开始制造蒸汽机车,1817年,当斯蒂芬孙决定他主持修建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铁路线上完全用蒸汽机车承担运输一条完全靠蒸汽机运输的铁路线,从此火车开始奔腾在人类的历史舞台。

1814年,一个名叫德里维斯克的英国矿山技师,首先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这是一台单一汽缸蒸汽机,能牵引5节车厢,它的时速为5至6公里。

而真正的蒸汽机车即火车是由史蒂芬孙发明的,这种车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扩展资料:

蒸汽机车曾经是我国铁路运输的主要动力,1952年12月,我国制造的首台机车落成出厂,被称为"放型的这种机车成为我国第一代货运蒸汽机车?

1956年9月,四方厂生产出了两台新型客运机车,命名为胜利型,胜利型机车成为我国第一代客运蒸汽机车?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内燃机车走上舞台,蒸汽机车逐渐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中。

1963年,我国开始制造第一代内燃机车?

其中1959年试制成功的"巨龙型"内燃机车,在经过改进后,正式定型批量生产,定型为"东风型"?1974年,东风4型机车正式出厂,标志着我国新一代内燃机车登场?

东风4型内燃机车是大连机车车辆工厂1969年开始试制的大功率干线客货运内燃机车,1974年转入批量生产,时速突破120?km/h。

东风4型内燃机车是我国铁路运输的主力内燃机车,担当着客运和货运的运输任务,是东风系列里面,更是中国内燃机车中的经典车型。

1991年底东风11型内燃机车完成试制,最高试验速度为186km//h,牵引13辆客车,最高速度达162km/h,1992年开始批量生产。

1994年12月22日广深线正式开通,由东风11型内燃机车担当准高速旅客列车的牵引任务。

东风11型内燃机车是我国客运内燃机车技术发展新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开创了我国铁路客运向高速发展的新时期。

全国使用双层火车的地区有:沈阳、大连、齐齐哈尔、天津、宝鸡、郑州、杭州、兰州、天水、济南、南通、昆明、丽江、石家庄、张家口、乌鲁木齐、霍尔果斯等地。中国火车发展史四个阶段:

1、蒸汽机车时期

中国建造第一条官办铁路是1881年清政府主张兴建的“唐胥铁路”。中国第一辆火车是当时唐胥铁路总工程师的夫人仿照英国著名的蒸汽机车“火箭号”而造成的,并把它命名为“中国火箭号”。因为中国工人在机车两侧各刻一条龙,于是把它叫作“龙号”机车。

大约从1830年到1900年前后。这一阶段以蒸汽机的发明和钢轨生产技术的进步为代表,解决了铁路发展的动力和钢轨等关键问题,促进了铁路的大发展。

2、内燃机车时期

1958年9月9日,中国第一台内燃机车是"巨龙"号于北京长辛店机车车辆厂研制成功,机车的3万多配件全部是中国制造。1959年试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液力传动内燃机车,当时命名为“卫星”,后面经过长期改进,定型为东方红型。

1964年“东方红”1型内燃机车批量生产。到1969年,已制造出4000马力的内燃机车,如“东风型”、“东方红型”和“北京型”内燃机车等。

大约从1900年~1950年前后中国许多铁路线上已有各种类型的内燃机车牵引着长长的列车在驰骋着,一些主要干线的直达客车基本上实现了内燃机车牵引。

3、电力机车时期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修筑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宝成铁路(宝鸡—成都),除了建成宝成路电气化线路外,又修建了多条电气化线路。与此同时,我国还研制成了“韶山”型电力机车(1994年),也投入使用,1997年开始批量生产并改良。

1950年~2000年在这一阶段中,铁路技术的进步主要是围绕机车技术的进步和钢轨断面的改进两个方面进行的。特别是电力机车的出现,为铁路的发展提供了干净的动力。

3、高速列车时期

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首先提出了高速铁路的设想,并最早开始试验工作。中国高速列车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初期以国外引进为主、自主研发为辅。2000年“神州号”内燃动车组诞生,又戏称“大白猫”。之后又有“先锋号”、“中华之星”电力动车。再之后就是和谐号动车组系列相继投产运营。

中国最初引进的高速列车为日本和德国,以“吸收,消化,再生产”的理念。通过日本、德国的技术支持,进行学习再创造。在高速列车的形态上就可看出,中国初期的和谐号形似日系和德系的高速列车,尤其是CRH3型就具有许多德国高速列车的特征。

2017年2月25日,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拥有全面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正式上线运营。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被正式命名为“复兴号”。“复兴号”动车组的成功研制和运营,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高铁关键核心技术。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