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 养生 的内容非常丰富,如果详细到每样食物的性味归经,即便是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但若精辟到“调和气血”“平衡营养”,又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就能概括出来。结合当下对 健康 的认识,以及对 健康 生活的要求,我们将中医 养生 的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饮食 养生
食疗 养生 、药膳 养生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根深蒂固。民以食为天,饮食提供给生命必需的营养物质,生命得以延续,但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科学合理的饮食有利于身体 健康 ,而不当的饮食则能危害机体的 健康 。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说, 健康 饮食的原则是:饮食规律、品种多样化、营养全面均衡、合理搭配。
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问题,机忌暴饮暴食、饥饱无度和三餐无规律。
除此之外,中医饮食 养生 最具特色的是食疗和药膳。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物与药物都来自于大自然,一样具有四气五味,一样可以调养不同的脏腑。比如水果中的梨,味甘微酸,性凉,入肺、胃经,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的作用。秋季气候干燥时,多吃点生梨,可以起到养阴生津放秋燥的作用。当肺热咳嗽、烦渴时,可用以润肺止咳、生津止渴,冰糖炖雪梨就是一个经典的清热润肺止咳的食疗方。而药膳更可以 养生 防病,辅助治疗一些疾病。比如黄芪炖鸡具有益气补虚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再比如痛经的女性,属于气滞血淤者,在月经来临前的两三天服用川芎煮鸡蛋,可以改善痛经。
总之,饮食 养生 的内容很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病情或体质,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食疗或者药膳调理,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2、起居 养生
我们的祖辈一直以来都过者“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但是,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激烈,日常学习、工作中熬夜、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情。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有些人纵情 娱乐 ,挥霍 健康 。不良的生活习惯 催发了多种疾病,如颈椎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使得疾病日益年轻化。
种种迹象都告诉我们,生活方式对身体 健康 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如起居有规律,不睡懒觉不熬夜, 娱乐 有度,劳逸结合;保持居室和家居用品的清洁卫生,经常晒太阳,定时给房间通风换气;冬天要注意保暖,不要盲目追赶 时尚 ,不要“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夏天应适当出汗,不要整天待在冷空调环境下贪凉而得“冬病”。
3、情志 养生
经典古籍《黄帝内经》记载,“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喜怒不节则伤脏,伤脏则病起于阴也”。这些理论强调了人的情绪心态、精神活动与身体 健康 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七情,即人的各种情志活动,可影响脏腑的功能、气血
的运行,从而引起全身多种疾病。现代医学也同样重视心理因素对 健康 的影响,并将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 社会 ”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在发怒时会刺激肾上腺,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机体的兴奋性增强,可出现呼吸、心跳加快,血压上升,成为偏头痛、高血压病、冠心病等疾病的诱发因素。
现代 社会 竞争激烈,学习、工作的压力很大,紧张、焦虑、烦躁、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成为多种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我们要学会情志 养生 。即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宽以待人,取长补短,和睦相处,尽量减少或避免矛盾的产生;心情不好时,要学会向亲朋好友倾诉,把心中的烦恼讲出来,千万不可闷在心中,郁积成病,也可以选择出去 旅游 ,看看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亦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散心方式。总之,要让自己少一点烦恼,多一点快乐!
4、运动 养生
随着 科技 的快速发展,体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少,脑力劳动的人群越来越多。很多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就是“久坐不动”,这也是现代生活方式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可使气血流通,适当的健身锻炼,可强身健体,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像健身操、慢跑、散步、游泳、球类运动等,都是适合大众的健身方式。
但是,运动也不能极端化,有些人过度痴迷于运动健身也是不妥当的。过度锻炼可能会导致骨关节、软组织的损伤,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锻炼,还有可能使心脏难以负荷而发生危险事件。故建议运动锻炼应循序渐进运动量以微微出汗为宜,切忌大汗淋漓、气喘吁吁。
中医认为,人体发病的主要原因有两条,一是“不及”,二是“太过”,所以不锻炼不行,锻炼过度也不行。
4、四季 养生
中医 养生 讲究天人合一,顺时而养,即提倡顺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来安排日常起居活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 养生 的基本原则之一。
春季,万物复苏, 养生 应注重养阳。应夜卧早起,多晒晒太阳,选择阳光明媚的日子多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吐故纳新,调畅气血。
夏天,万物生长繁盛,人体阳气最易发泄,此时更要注意养阳。应晚睡早起,适当午睡,避开午时的炎热,运动要适度,宜在清晨或傍晚进行。
秋季,是一个成熟的季节,阳气开始收敛,人体也要收敛精气,保津养阴,故预防秋燥是最为重要的。古代 养生 学家认为,秋天的睡眠宜“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即早睡觉,早起床,早起时间与鸡叫扑翅的时间差不多。早起使肺气得以舒展;早卧顺应阳气之收,防止阴精外泄。同时,衣着要根椐气温变化随时调整。要保持乐观的情绪,切忌悲秋伤怀。
冬季,是万物收藏的季节,人体也需要积蓄能量,抵御寒冷。 养生
要以护阴潜阳为原则,根据个人情况适当进补。应早睡晚起,早锻炼不
宜太早,室外锻炼应在太阳出来后为宜。有些老人在雨雪天还要早早出去锻炼,显然是不恰当的。
5、体质 养生
共性和个性是一切事物固有的本性,中医 养生 也是如此。如果说上述五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共性,那么体质 养生 讲究的就是个性了。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这个“辨证”是针对疾病而言的。那么,对于 健康 的人群是不是就没有差异了呢?肯定也是有差异的。无论是 健康 人群、亚 健康 人群,还是某种或某些疾病的罹患者,都有各自不同的体质,因此在饮食习惯、生活起居、运动锻炼、情绪心理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的表现或选择,这就是身体的个体差异。
比如一个小小的感冒,有些人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或者咳嗽、咳痰,而有些人则表现为头痛、咽喉痛、发热,还有些人感觉四肢酸痛、头重脚轻、浑身无力等。这些差异与遗传基因、饮食习惯、地理环境、气候因素、 社会 环境、家庭生活、人际交往等多种先天、后天的因素有关,这就是体质的差异。
中医学将人的体质分为九种,即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就跟中医诊断时的辨证分型一样,不同体质的人群, 养生 方法也不同。
1. 中医养生健康小知识
医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 以下是有关中医养生知识的三字经:? 勤学习,勤思考,勤梳头,可健脑。
? 勤洗脸,容颜俏,勤洗澡,肤病消。? 勤运指,可益智,勤运目,视力好。
? 勤走路,腿脚灵,勤交谈,舌灵巧。? 勤鼓耳,听力健, *** 腹,消化好。
? 勤刷牙,防龋齿,勤叩齿,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肾好。
衣与被,勤洗晒,讲卫生,疾病少。? 亲友间,勤交往,常聊天,少烦恼。? 勤养神,精神好,勤运动,抗衰老。? 勤体检,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失眠时,9-11点喝杯冬瓜汁+酸枣粉。睡觉前吃白萝卜补肾。
早调心肺,晚调肝肾,常调脾胃。早上做搓手护眼运动,晚上做擦背护肾运动。
2. 健康养生的小知识有哪些
1。
不应常吃夜宵,会增加胃的负担,甚至导致胃癌;2。饭后吃水果是不对的,应饭前吃水果;3。
喝豆浆不应喝得太多;4。早上起来先喝一杯水,白天多喝水,晚上少喝水;5。
睡前三小时不宜吃东西,否则易发胖;6。少喝奶茶。
长期饮用,易患高血压、糖尿病;7。 香蕉、菠菜、大蒜、南瓜、鸡肉、红薯、樱桃等食物,可常吃;8。
最佳睡眠时间为晚上10点到早晨6点;9。多食包心菜、蛋、豆类,少吃甜食有利于头发生长;10。
每天吃一个苹果,有利于肺的功能;11。吸烟易致肺癌、口腔癌、食道癌与膀胱癌等;12。
适量饮酒(如葡萄酒)可抵御心脏病和延缓痴呆发作;13。 减少食用盐腌、烟熏、烧烤食物,多食新鲜蔬菜与水果;14。
番茄营养丰富,且具有抗多病作用——防癌、防高血压、治溃疡和退热等;15。黑木耳是最佳补铁食物,它是“素中之王”;16。
香蕉越熟防病效果越好,它的免疫活性也高;17。莲藕可当水果,又可作佳肴,是老幼体虚者理想营养佳品。
3. 养生健康知识有哪些
1、合理饮食,保证每天摄取到均衡的营养。
人每天都需要吃东西,食物吃得对不对将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很多人也因为不注意饮食关系带来诸多恶果。建议平常饮食要以清淡和新鲜为主,不吃过期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少吃红肉类,多吃白肉,碳酸饮料能少喝就要少喝。
2、坚持运动。合理的运动不仅仅能帮助人们避免多种疾病,而且还能够增强体质,让肌肉更加紧实,四肢更加灵活。
建议每天要能够运动30分钟,运动的时候不宜过于激烈,慢走、步行、跳绳、瑜伽等等运动都非常合适。 3、要有好的心态。
无论面对任何事情,都需要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不要总是发愁,一副世界末日到了的模样。 平常有问题和压力要能够及时纾解,不要一直放在心理,导致心理产生疾病。
4、定期对身体进行“扫毒”。平常人吃了很多食物或是做了一些行为后,会给身体留下相应的毒素,如不能及时将这些毒素排解出去,就可能会给身体留下疾病。
因此要能够定期排毒,可以通过喝盐水、蜂蜜水等方式来排毒。 5、奶制品每天都需要吃一些的,特别是中老年人,喝奶制品能起到好的补钙效果,它们能帮助避免骨质疏松的出现。
除了奶制品外,豆制品也可以经常食用。 6、每天睡足觉。
很多人为了工作的关系都会废寝忘食,或是为了玩乐通宵不睡觉,长期如此对人的健康会带来大的影响,一定要保证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如果睡眠质量下降,就得要想方法进行改善。
7、定期晒晒太阳,特别是女性朋友,不要觉得晒太阳会影响到自己的美白大计,千方百计的远离太阳。晒晒太阳对个人健康有非常好的作用。
中医养生保健主要研究中医学、营养学、中医养生保健、健康评估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中医养生保健与中医疗养调理等。
一、专业关键词。
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是国家2015年新版高职专业目录中新增专业,2018年学校正式招生,目前有两届在校生。保健医学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并列为现代医学四大组成部分,中医养生保健专业是对接健康中国及中医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优势专业。
二、专业优势及特色。
专业优势:本专业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医教融合、校院合作、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利用企业的病源优势、师资优势、设备优势,增加学生的认知实习和跟岗实习,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能力,进而提高职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和对口就业率。
专业特色:坚持以服务健康需求为任务,以学生为中心,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中医药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养生保健技能,具备中医实用保健技术的基本能力,毕业后成为能够从事中医养生保健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一定的创业能力和支撑终身发展的能力。
掌握中医养生保健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居民服务业、卫生、社会工作行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医药事业和健康产业发展,能在中医药领域,培养能够从事中医养生、中医保健、健康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