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大再生产是指在扩大的规模上进行的再生产过程。其基础是剩余价值中的一部分用于生产性积累。扩大再生产可以分为外延型扩大再生产和内含型扩大再生产两种。
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内含式的扩大再生产是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而实现的扩大再生产。
例如,一个皮鞋生产商,如果每年都用同样多的工具、设备、原材料和劳动力,生产同样多的皮鞋,这就是简单再生产;如果他在第二年增加了工具、设备、原材料,也多雇佣了劳动力,生产的皮鞋也大大增加,这就是扩大再生产。
任何一个社会,要想取得发展,都必须采用扩大再生产的方法。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生产无论怎么样扩大,总是以原有规模为基础和出发点,只有在完成简单再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所以,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而扩大再生产则是简单再生产的继续和发展。虽然所有的生产都是从简单再生产开始的,但扩大再生产往往成为所有生产过程的主要特征。一般说来,扩大再生产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外延式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式的扩大再生产。
答案要点
社会总资本的扩大再生产是指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部分转化为追加资本,生产在扩大的规模上重复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就是扩大再生产。理解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问题,不仅要理解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含义,而且要知道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
(1)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含义。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有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在物质形式上表现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在价值形式上表现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和剩余价值(m)。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就是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条件下的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问题。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核心问题。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是要说明一定时期内已经消耗的资本价值如何补偿;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要说明一定时期内已经在生产和生活中消耗掉的物质资料如何替换。具体地说,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要说明两方面问题:①社会总产品如何从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以实现价值补偿。②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实现后,再如何由货币形式转化为商品形式,也就是资本家如何重新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如何获得消费资料,以实现实物的补偿。
(2)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首先,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式上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相适应,社会生产也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Ⅰ)和生产消费资料的第二部类(Ⅱ)。其次,为了进行扩大再生产,必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①Ⅰ(v+m)>Ⅱc。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②Ⅱ(c+m-mx)>Ⅰ(v+mx)。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价值与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之和,必须大于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与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也就是说,只有当第二部类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在满足两大部类维持简单再生产所需的消费资料后还有剩余时,才能提供扩大再生产所需要追加的消费资料。
(3)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首先要了解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即社会总产品是通过三方面的交换来实现的:①第一部类所需的生产资料通过第一部类内部的交换得以实现。②第二部类工人和资本家个人消费的消费资料通过第二部类内部交换也得以实现。③第一部类所需的消费资料和第二部类所需的生产资料相交换,各自从实物形式和价值形式上得到补偿。通过这三方面的交换,社会总产品全部在价值和实物上得到了补偿。在此基础上,把握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①第一部类原有可变资本的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价值与追加的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来表示:Ⅰ(v+Δv+mx)=Ⅱ(c+Δc)。②第一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等于两大部类用来补偿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不变资本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Ⅰ(c+v+m)=Ⅰ(c+Δc)+Ⅱ(c+Δc)。③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等于两大部类用来补偿已经消费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和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用公式表示为:Ⅱ(c+v+m)=Ⅰ(v+Δv+mx)+Ⅱ(v+Δv+mx)。在这三个实现条件中,第一个条件是基本条件,它集中反映了两大部类之间互为市场、互相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第二和第三个条件则是由第一个条件派生而来的,其中第二个实现条件反映了第一部类生产资料的生产与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第三个条件则反映了第二部类消费资料的生产和社会对消费资料需求之间的比例关系。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三个实现条件共同表明了保持两大部类之间及其内部适当比例关系的重要性。
(4)意义:
第一,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实现条件表明:两大部类的积累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存在着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关系。
第二,第Ⅰ部类生产为第Ⅱ部类产生提供追加的生产资料,规定着第Ⅱ部类的积累规模和积累率。反之,第Ⅱ部类生产为第Ⅰ部类生产提供追加的消费资料,又规定着第Ⅰ部类的积累规模。
第三,社会扩大再生产的积累规模,归根结底要受两大部类提供追加的物质资料数量的制约。
第四,只有两大部类生产按比例地发展,才能顺利地实现社会的扩大再生产,这是一切社会化大生产件下,社会总资本运动的共同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必须追加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需要更多的资本,这就需要资本积累。
资本积累是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使剩余价值资本化。
资本家把剩余价值m分为两部分,一部分(m/x)用于自己和家人消费,另一部分G用来扩大再生产,购买新的生产资料,雇佣更多的工人。
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源泉,而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即:
剩余价值─资本积累─扩大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