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唯心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在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这个哲学本体上,认为精神(意识)是世界的第一性质,物质是世界的第二性质,它分为多个子流派,简单点理解就是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不管,我认为(这个认为可以是神,也可以是某种准则)世界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样的,而唯心主义者中的客观主义认为,世界是由神创造的,那么他就是神学论者,而唯心主义者中的主观主义认为,万物的始基不是可以感觉的具体物,而是抽象的数;数才是万物的始基,那么他是无神论的,所以,神学论只是唯心论的子集,是包含在唯心论里的一部分;
神学和哲学都属社会科学范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①哲学是研究思想、行为与社会活动关系的学问,也就是所谓如何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问题。其中很多方面,比如伦理学、美学、逻辑学甚至实验学科如建筑、数理等都涉及哲学问题,所以当以某种哲学思想去解释和实验具体学科时,就会产生很多的哲学的分支,比如艺术哲学、心理学哲学、宗教哲学、乃至数学哲学、语言哲学等。
②以神性为特征和主题的基督教思想的哲学分析(天主教、新教、东正教、基督教异端教派),专门从基督教经典中寻找论证,从社会和历史去复原基督教圣经,从基督教思想理解分析社会实际的宗教学研究工作,这些研究都属于宗教神学的范畴,也是既有别于社会哲学,而也不离社会哲学,同时,由于自己视角的要求,一般不去研究和比较其他宗教。
为什么说哲学是神学的婢女呢?在托马斯看来,这是因为:
第一,神学在题材上高于哲学。哲学只研究人的理性所能涉及的东西,而神学能够研究超越理性的至高无上的存在。
第二,神学在确定性上高于哲学。哲学的确定性来源于人的理性的本性之光,难免犯各种错误;而神学的确定性来源于上帝的光照,是决不会犯错误的。
第三,神学的目的明显高于哲学的目的。哲学的目的再高也不过是朝向国家政治;而神学的目的则是追求永恒的幸福。因此哲学以神学为最后目的。
第四,神学在地位上也高于哲学。哲学依赖于神学,以神学为最终目的;而神学却独立于哲学之外,直接来源于上帝的启示。因此,神学可以凭借哲学来发挥,但不是非要它不可,而只是借它来把自己的义理讲得更清楚些。
总之,托马斯主张,虽然哲学和神学都可以存在,理性和信仰也可以并存,但是神学是高于哲学的,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信仰是高于理性的,理性是信仰的补充。托马斯说:“神学不是把其他科学作为它的上级长官而依赖,而是把它们看成它的下级和奴仆来使用,犹如主要科学使用附属科学、政治学使用军事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