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
(4)“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语言使用生动传神。
1,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2.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3.、“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我参考资料上的完整答案)
4.它披着一件灰褐色的羽毛,有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它那尖尖的喙不时在稻田里啄来啄去,它身材小巧,1年如一日的呆在同一地方“喳喳”叫,它就是我们常见到的麻雀。(冬天就只有这种鸟) O(∩_∩)O谢谢
4、{1}比喻、拟人。{2}拟人。
5、D
6、平实。生动。平实。生动。
阅读材料1:
文段节选自《绿色蝈蝈》,课文选自《昆虫的故事》,作者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
窃窃私语、喑哑,{在百度就能擦到}
3、时而尖锐、急促,亲切、自然。
4、词语老师讲了,对蝈蝈的喜爱、赞美之情。
阅读材料2:
1、蝉的生理结构 发声器。
2、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3、D
4、打比方、作比较。
5、除了身体部位不同,还有产卵管,去掉就变成雌蝉不具有雄蝉的尾节与事实不符,体现说明文的准确性。
6、改为:头上有两个左右对称椭圆形的光亮的东西。
你先前悬赏了5分的啊!我已经回答了啊。
a。比拟或者拟物,就是把人当物(植物或者动物)来写。作用是形象生动,增强抒情感情。
b。对比或者类比。就是把甲类事物和乙类事物相比较,作用是对比鲜明,突出重点,加深情感。
对于第一题,有人说像后面的是比喻,是不对的。全句都是拟物,前面是把人当夜莺写,后面是把人当云雀写。像不是判断和辨别比喻的关键,而是句子本身。比喻具有相似性,该句中“我”和云雀有没有相似性呢?显然是没有的嘛,你说人能一飞冲天么?
对于第二题,有提出是引用,这也是不对的,引用的标志是引号或者冒号,这里没有引号和冒号显然不是。它可以说是“典故”,化用屈原“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的古意。但是整个句子来看,对比或者类比才是主要的。典故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