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零基础学中医可以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等书。
1、《中医基础理论》
本书主要介绍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命题及阅卷经验编写而成。
2、《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以现行的中医学五年制全国统编教材和相应教学大纲为蓝本,结合研究生入学综合考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及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将教材中有关章节及其考点、难点的内容进行精简,以图表形式进行介绍,读起来轻松容易。
《中医诊断学》不仅是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及各类应考者复习用参考书,也是从事中医诊断学教学者的教参书。
3、《中医方剂学》
《中医方剂学》或称《方剂学》,是阐述中医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各级医学院、所及有关从业人员,研究中医业务的必修基础课程。?
4、《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内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学科,最好的学习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中医内科学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研究人体内脏疾病,采用中医药治疗方法为主。
5、《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研究妇女生理病理特点和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中医妇科学对妇科疾病的病理机转研究可以概括为脏腑功能失常影响冲任为病、气血失调影响冲任为病、直接损伤胞宫影响冲任为病三个大方面。
1、最开始零基础时很难容易被各种各样的书迷惑的眼花缭乱,此时不要乱买乱看,从教材入手。先看《中医基础理论》,认真看书学习,不懂得可以请教周围中医师,或者网上搜索。此书为一切之基础,要懂:阴阳、五行、气血、脏腑、经络。此为中医学路之基石。
2、中医基础理论了解过后去看《中医诊断学》。学习诊断学的秘诀就是可以不太理解结合实际情况如何,但是一定要看懂。了解“四诊”“八纲”“六*”之类的一切关键内容。要有自己的理解,学习此段后能做到按照书中内容讲解至无误就算小成了。
3、当进入到第三阶段推荐针灸。可以先从《针灸学》《经络腧穴学》开始入手。当你有一些基础后看《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一类的古书就便于理解了。也可以看一些名师的教学视频。
4、当你进入到这四环节的时候,你要想继续精深,去找一位医师(名师)要学会跟师学习,才能更加充分学习到诊断与施治。
5、这一步就是你面临着是否选择成为中医师,目前想成为中医师有两条方向可以参考,具体还是要询问当地有关部门。
第一条:师承学习三年或五年,考试通过参与实习,实习期满。考取。
第二条:拥有中医专业高等学历参与实习期满可以考取。
扩展资料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黄帝内经》,它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同时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
后来的中医学和养生学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
百度百科—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