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生活作者 / 姓名 / 2025-10-27 19:28
"
偿还和付息是经济和金融范畴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征。所谓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

偿还和付息是经济和金融范畴中的信用的基本特征。

所谓信用,是指依附在人之间、单位之间和商品交易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信任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信誉构成了人之间、单位之间、商品交易之间的双方自觉自愿的反复交往,消费者甚至愿意付出更多的钱来延续这种关系。

经济学和金融学范畴中的信用,其基本特征是偿还和付息,即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借贷的条件是到期要按时偿还本金,并支付使用资金的代价——利息。在这里,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而改变了资金使用权。

信用的这一特征与信用的社会性、信用的伦理和文化特征紧密相关,资金融通存在一定风险,以信用方式融通资金的风险更大,授信者不仅要考虑能否获得相应的利息收入,而且还要分析本金能否收回的风险。由于授信在前,收回本金和获得利息收入在后,期间要经历或长或短的时间。

扩展资料:

通过信用方式融通资金,促成了资金的再分配和利润率的平均化。生产资金固定在特定的自然形态上,只能用于一定的用途,不能自由转移。

但闲置的货币资金都可以通过信用方式聚集起来投放到任何产业,使资金在各产业之间进行再分配,从利润较低的产业转向利润较高的产业,因而促成了各产业利润率的平均化,并自发调节着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

信用加速了资本的集中和积累。大资本通过银行信贷的支持,使其在竞争中加速了对中小资本的吞并,使资本更加集中。同时信用把各企业零散的、用做积累的利润汇合为巨额货币资本,用于支持追加资本扩大再生产的企业,加快了资本的积累过程。

信用可以节省流通费用,加速资本的周转。信用工具的广泛使用,节约了现金流通及其相关的各项费用,也加速了商品的销售过程,节省了商品保管、运输等费用。

百度百科——信用

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金融工具与利率

一、信用工具及其种类信用工具通常是指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或投资人权利的一种凭证。信用工具可以分为金融类信用工具和非金融类信用工具或直接信用工具和间接信用工具。典型的非金融工具类信用工具有赊销合同、信用证等;典型的金融工具类的信用工具包括信用卡和消费信贷等。直接信用工具是工商企业、国家和个人发行或签署的商业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等)、债券、股票和抵押契约。间接信用工具是银行和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券(或纸币)、存款单、人寿保险单和各种银行票据。狭义的信用工具就指金融工具类的信用工具。它是指在金融市场的融资活动中,证明资金的需求者与供给者之间的债务、债权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凭证。它是代替货币流通的信用支付工具,具备一定的货币性质,是重要的金融资产,是金融市场上重要的交易对象。所以,信用工具也称为金融工具。随着信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不断深化和扩展,信用工具种类越来越多。还可以从其他角度对信用工具进行划分:1、按信用形式划分,可分为商业信用工具,如各种商业票据等;银行信用工具,如银行券和银行票据等;国家信用工具,如国库券等各种政府债券;证券投资信用工具,如债券、股票等。2、按期限划分,可分为长期、短期和不定期信用工具。长期与短期的划分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一般以一年为界,一年以上的为长期,一年以下则为短期。短期信用工具主要是指国库券、各种商业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等。西方国家一般把短期信用工具称为“准货币”,这是由于其偿还期短,流动性强,随时可以变现,近似于货币。长期信用工具通常是指有价证券,主要有债券和股票。不定期信用工具是指银行券和多数的民间借贷凭证。二、信用工具的要素和特征(一)信用工具的要素信用工具由五大要素构成:1、面值,即凭证的票面价格,包括面值币种和金额;2、到期日,即债务人必须向债权人偿还本金的最后日期;3、期限,即债权债务关系持续的时间;4、利率,即债权人获得的收益水平;5、利息的支付方式;(二)信用工具的特征信用工具纷繁复杂,各不相同,但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是:1、收益性。信用工具能定期或不定期带来收益,这是信用的目的。信用工具的收益有三种:一种为固定收益,是投资者按事先规定好的利息率获得的收益,如债券和存单在到期时,投资者即可领取约定利息。固定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名义收益,是信用工具票面收益与本金的比例。另一种是即期收益,又叫当期收益,就是按市场价格出卖时所获得的收益,如股票买卖价格之差即为一种即期收益。还有一种是实际收益,指名义收益或当期收益扣除因物价变动而引起的货币购买力下降后的真实收益。在现实生活中,实际收益并不真实存在,而必须通过再计算。投资者所能接触到的是名义收益和当期收益。2、风险性。为了获得收益提供信用,同时必须承担风险。风险相对于安全而言,所以风险性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安全性。信用工具的是指投入的本金和利息收入遭到损失的可能性。任何信用工具都有风险,程度不同而已。其风险主要有违约风险、市场风险、政治风险及流动性风险。违约风险一般称为信用风险,是指发行者不按合同履约或是公司破产等因素造成信用凭证持有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市场风险是指由于市场各种经济因素发生变化,例如市场利率变动、汇率 变动、物价波动等各种情况造成信用凭证价格下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政治风险是指由于政策变化、战争、社会环境变化等各种政治情况直接引起或间接引起的信用凭证遭受损失的可能性。3、流动性。金融工具可以买卖和交易,可以换得货币,此即为具有变现力或流通性。在短期内,在不遭受损失的情况下,能够迅速出卖并换回货币,称为流动性强,反之则称为流动性差。

 可以用来备考复习的时间不多了,我们需要加快复习的节奏,做好备考,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金融工具与利率”,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金融工具与利率

 (一)金融工具的定义和特征

 金融工具又称信用工具,是债权、债务双方缔结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债权、债务契约,是列明借贷金额和偿还债务等具体条件的书面文件。

 金融工具的特征:

 1.期限性。是指债务人必须在信用凭证所载明的发行日至到期日的期限内清偿债务。

 2.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在极短时间内变卖为现金而不至于亏损的能力。影响金融工具流动性的因素:偿还期限和债务人信誉程度。

 3.风险性。是指持有金融工具能否按期收回本利、特别是本金是否遭受损失。风险分为两类:一是违约风险;二是市场风险。

 4.收益性。收益性通常用收益率来表示,是指持有金融工具所获得的利息或股息收入与预付本金的比率。收益率的计算有三种方式:名义收益率、当期收益率和实际收益率(平均收益率)。

 期限性、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风险与期限呈正相关关系;风险性与流动性呈负相关关系;收益性与期限性、风险性呈正相关关系,与流动性呈负相关关系。

 (二)金融工具的分类

 (熟悉)金融工具的分类:短期金融工具、长期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

 1.短期金融工具

 主要有国库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各类票据等。

 (1)国库券一般为一年以内的短期金融工具。

 (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为了吸引存款而发行的一种不记名的定期存款凭证。

 (3)票据:具有一定格式的书面契约,是约定由债务人按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并能够转让流通的债权、债务证书。票据包括商业汇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

 ①商业汇票。指企业之间根据购销合同进行延期付款时,所开具的反映债权、债务关系的票据。

 ②银行汇票。是汇款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该银行签发给汇款人持往异地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③银行本票。是指申请人将款项交存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凭以在同城范围内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④支票。是银行的存款人签发给收款人办理结算或委托开户银行将款项支付给收款人的票据。

 银行汇票、银行本票、支票都属于银行信用工具。

 2.长期金融工具

 长期金融工具主要指各类证券,证券又称为“有价证券”,是代表财产所有权或债权的证书。包括长期政府债券、公司债券、银行债券和股票。

 (1)长期政府债券。主要是指公债,公债一般来说是中、长期金融工具。

 (2)公司债券

 (3)银行债券

 (4)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投资者的股份资本所有权的书面凭证。股票是所有权证书而不是债权证书。

 3.衍生金融工具

 (1)期货和期权

 期货交易是指交易双方经过协商,同意在约定的时间按照协议约定的价格和数量进行的交易。包括货币期货、利率期货和股票指数期货。

 期权交易是一种协议,协议一方拥有在一定时期内以一定的价格买进或卖出某种资产的权力,协议的另一方则承担在约定时期内卖出或买进这种资产的义务。期权有两个基本要素:价格和时间。

 (2)互换。交易中交易商出于筹资或避险等不同需要,在交易的期限、利率、币种等方面进行的对换。包括期限互换、利率互换、货币互换。

 (三)利息与利率

 1.利率的定义及计算

 利息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对借贷本金额之比,简称利率。

 计算公式是:

 或:利息额=借贷本金额×期限×利率

 利息的计算涉及到三个因素:本金、期限和利率。计息方法包括单利和复利两种:

 (1)单利计息方法

 即仅以原有本金计息的方式。本金和利息之和是 Pt=P0×(1+it)

 (2)复利计息方法(利滚利)

 每期届满时,将应得利息加入本金再计息的方式。

 计算公式是:Pt=P0×(1+i)t

 2.利率种类

 (1)基准利率:在利率体系中起主导作用、能够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也称中心利率,一般由一国货币当局(中央银行)掌握。

 (2)按照利率的管理体制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市场利率和计划(官方)利率。

 (3)按在信贷期限内利率是否变动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4)按是否剔除通货膨胀因素来划分,利率可分为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3.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1)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

 (2)货币资金供求关系。

 (3)通货膨胀率。利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4)历史沿革。

 (5)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6)国际金融市场利率。

 4.利息的本质和作用

 利息是由借款者支付给贷款者的超过借贷本金的价值,即借出资金的报酬或使用资金的代价。

 (1)利息的本质

 马克思认为,利息来源于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2)利息的作用——价值判断作用

 第一,利息是衡量不同时期货币资金实际价值的尺度。

 第二,利息可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