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早晨和中午的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
理由是:太阳离我们远约6,400 公里(即地球的半径),但这个差别相对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来说可算是微不足道(地日距离约为150,000,000公里),所以早上和中午的太阳基本上可以说是一样远的。为什么早晨的太阳看起来较中午时大呢?这是视觉的差误、错觉。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显得大。同样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太阳显得大。而中午太阳高高升起,广阔无垠的天空是背衬,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天文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下:
一、第一部分
从很小,我们就会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个口诀,在不少地方,尤其是北京这种当过都城的城市,街道会严格按照正方向修建,而本地人也就习惯性的用方向指路。于是,识别方向往往就会成为困扰一个小孩很多年的事情。
我现在还记得我从小到大,每次听到家长和老师说一个方向(比如“西北方”)的时候,都需要在脑中竭力描绘出一张地图,先找一个确定的方向(比如“北”),然后去套“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口诀,努力的换算出另外几个方向,慢慢的想明白刚才提到的方向到底是指哪里。
二、第二部分
古代的人们通过长年累月的观察后,发现了一个事实——日月星辰这些天体每天东升西落,在天上划出一道圆弧,而这个圆弧根据星辰的位置有大有小,但是最终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圆心。
在偏北的天空,这个圆心就是天上唯一位置永恒不变的星辰——北极星(事实上北极星也并不是绝对正北,但是我们暂时忽略),而偏南的地方,这个圆心就是正南方,也就是日月星辰在最高点时,在大地上的投影方向。
三、第三部分
因为人们从天文观测中发现了天象的周期性循环,每年在夏至那天太阳达到了最高点,于是日影最短,白天也最长;同理,在冬至那天太阳达到了最低点,日影最长,夜晚最长,当人们注意到每两个冬至的间隔是非常稳定的数值后,一年的时长就已经被定下了。
在很多国家和文化都曾经把冬至定为一年的起始点,就是这个道理,从冬至那天开始,虽然天气并不一定会马上转暖,但是白天一天天变长,象征着希望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