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语文《阿西莫夫短文》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阿西莫夫短文》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第3篇课文。本册书说明文阅读共两个单元,可以说重在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理解、分析的能力和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以及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整体感知,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提高默读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说明文,两篇短文《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都有关于恐龙,但是说明的对象又有所不同,又结合班级情况和单元重点。在重难点上不必面面俱到,只是重在培养他们阅读说明文的能量从而积累知识。
二、说教法
说明文是相当枯燥了,因此必须抓住某一方面来提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在教学上必须让学生自己找到感兴趣的问题加以提炼。故,在教法上我多用默读,让学生自己读懂文章,在相对有难度地方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阅读说明文的能力。本文作为阿西莫夫——科幻之父的科普问,尤其是语言方面更有许多值得体味的地方。
三、说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2.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
3.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语言特色。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求证
2.学会从不同角度对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
3.广泛阅读科普文章,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四、说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五、说教学思路
学生自读把握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学习作者开放而又周密的思维方法。
六、说课时: 依照目标分为一课时。
七、说准备
1、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习惯,布置预习内容。(生字词、作者简介)
2、准备好多媒体电脑,投影及相关软件。
八、说过程
(一)导入新课:如今统治地球的是人类,人类的历史也不过几百万年。在人类出现之前,曾有一种爬行动物统治过地球,这种爬行动物是什么呢?(恐龙)然而在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一亿六千万年的恐龙突然消失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一个谜。如今在不同的地区发现了恐龙化石,这意味着什么呢?恐龙灭绝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对此,美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分别做出了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两篇短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筛选重要信息,比较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联系?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教师板书一个图表,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比较分析两篇短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自己上台去填表。可以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各组,掌握讨论情况,可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要求人人发言,个个参与。教师巡视各组,掌握讨论情况,随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然后选交流成功的两个小组介绍阅读成果。
(四)、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请学生在文章中找在文中括号中的文字,并请学生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他们各自的作用。补充性说明文字主要体现语言简明精炼、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五)、迁读。
1、请学生写出《恐龙无处不在》、《被压扁的沙子》两文的思维推理过程。
2、“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对文中这句话,请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找一些科学研究的例子,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
(六)、小结。从两篇文章的联系推广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作结。
教材分析: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都以“恐龙”为话题切入,讨论的角度却各不相同。第1篇短文通过“恐龙无所不有”这一现象,说明地壳运动这一科学事实。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喜欢阅读《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三体》系列的科幻作品以及其他幻想作品。但往往判断力较差,学习这篇课文,能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同时,文章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学说,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在更大领域思考问题,可能会更全面。
教学目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内在逻辑关系,把握文章阐释的事理,激发学生爱好科学,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刘慈欣相关作品《带上她的眼睛》《三体》或已经影视化作品《流浪地球》等导入。
二,自读课文,梳理主要内容,并划分段落层次。师生对话后
明确:第1段:提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联系的”这一科学观点,引出说明内容。
第2.3段,指出在南极,以及其他的大陆上都发现了恐龙化石,说明恐龙遍布于世界各地这一科学事实。
第4,5段,说明恐龙化石不可能是迁徙的结果。
第6.7段,通过逻辑推理,指出恐龙化石的出现,说明了大陆在漂移。
第8--12段,简介板块理论,解释了每一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
第13--15段,再次讲到南极的恐龙等古生物,指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性,并说明其普遍意义。
小结:文章按照逻辑顺序展开。
三,探究,
这篇短文,用……说明……。
明确,用“恐龙无处不有”这一事实,借此说明“板块构造理论”。即古生物学和恐龙化石的分布两个领域,联系起来思考,得出板块构造理论。
四,延伸拓展。
这篇短文,作者说明问题的方法和过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你能在课外,搜集资料,列举一两个事例说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