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狗狗、猫咪、兔子等这些热门宠物相比,变色龙相对另类,但是养一只变色龙在家,那可是相当的高端上档次了,不是吗?~看到这,相信不少人有兴趣了解下变色龙的相关知识啦。
变色龙
变色龙(Chameleon),蜥蜴亚目,避役科爬行动物,特征为体色能变化。真避役有两属:Brookesia属共19种,而Chamaeleo避役属共有70种。其中约有一半的种类仅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其他大部份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另有两种分布在亚洲西部,一种在印度南方和斯里兰卡,另一种(普通避役Chameleo chameleon)分布在近东向西穿过北非达西班牙南部一带。
而国内已进口的变色龙如俗称的国王、皇后、火焰、杰克逊等,均为非洲的Chameleo和中亚的Chameleo chameleon,马达加斯加的Brookesia尚未进口,国人尚无缘见到(Brookesia变色龙体色较灰暗,有名的枯叶变色龙就是此属)。
种族特征:
皮肤被颗粒状鳞覆盖,真皮内有多种色素细胞,能随时伸缩,变化体色;头上有钝三角形突起;双眼各自独立,可以自由转向不同视角。
背部有嵴棱;八肢较长,前后肢均具5指、趾,分为相对2组,前肢内侧3指愈合,外侧2指愈合在一起,可相互握持;后肢相反,内侧2趾和外侧3趾愈合,并相对持,这样,它就更善于在树上攀爬。
一些种类的变色龙是根据周围环境来变换体色,而另一些则是用体色来表达情绪:当受到威胁或赢得配偶时体色最为鲜艳。也有表现身体状况的颜色:发黑是身体状况差时,发白则是体温过高时。舌头较长,几乎与躯干等长,上面有黏液,捕食时,舌头能迅速“射”出,黏住昆虫。尾较长,善于缠绕在树干上,有“第五只手”的作用。
外观:
变色龙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体色会随着环境改变、有长长的舌头、两个可分别看不同目标而自由转动的眼睛。另外,像是可卷曲的尾巴、头上的犄角、特殊对握的脚趾等特征,使它成为蜥蜴中极受欢迎的宠物。
分布:
这一科的成员大部分都分布于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少数分布于中东、亚洲及南欧。
栖地:主要为树栖,依种类不同可适应沙漠气候到热带雨林气候。Brookesia 这一属的变色龙较特别,没有可卷曲当作附肢的尾巴,多于地面活动。
大小:
依种类而有很大之不同,由2.5 cm (Brookesia sp.) 到超过50 cm的种类 (Chamaeleo melleri, Furcifer oustaleti)。
食物:
主要为昆虫,但较大型的品种也可能捕食小型的脊椎动物。
行为:
日行性、树栖性、缓慢活动、具领域性之蜥蜴类。
繁殖:
大部分为卵生,但也有卵胎生的种类(例如 Chamaeleo ellioti)。
1、描述的社会背景
描写小市民、小官吏的自私、虚伪、庸俗的丑态,揭露腐朽反动的沙皇统治的罪恶,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2、小说简介
《变色龙》是一篇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沙皇专制时代,警官奥楚蔑洛夫接到举报,称被野狗咬伤。一开始奥楚蔑洛夫不知道这是谁家的狗,于是想把狗弄死。可是随后围观的人当中有人说这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的态度立刻发生了转变。之后随着围绕着狗是否是将军家里的宠物,奥楚蔑洛夫借着穿上脱下外套的时间不断发生着“变色”。最终确定这是将军哥哥家里的狗,奥楚蔑洛夫不但没有惩罚狗,还把被咬的人威胁了一番。
3、写作背景
《变色龙》(选自《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在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1880年成立的治安最高委员会头目洛雷斯·麦里可夫后来当上了内务大臣,这是一个典型的两面派,人民称他为“狼嘴狐尾”。这时的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因此,这篇作品讽刺、揭露的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孤立的警察,是那个崇拜官爵的俄国社会,是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
4、作者简介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 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曾开设杂货铺,1876年破产,全家迁居莫斯科。但契诃夫只身留在塔甘罗格,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1879年进莫斯科大学医学系。1884年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广泛接触平民和了解生活,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良好影响。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福楼拜的弟子)、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代表作有《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套中人》)、《小公务员之死》、《万卡》(另一译名为《凡卡》)、《跳来跳去的女人》、《第六病室》《草原》,剧本《樱桃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