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戈尔曾有一句名言——“如果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的话,真理也要被关在门外了”,这句话直接影响到很多人。
中国也有句话叫“实践出真知”,任何真理都是在反复实践中得出的结论。
而实践的过程是繁琐和枯燥的,出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无论对世界做出多大贡献的人,在寻求真理的路上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他一生有1000多种发明,自动电报机、留声机、**摄像机等,最傲人的成就莫过于灯泡的发明。
灯泡的出现直接把人类从黑暗带到一个充满光明的世界,这项发明让他和他的灯泡一样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享誉世界的科学家,也开启了科技领域的新纪元。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小时候甚至被人误认为智商有问题,所以他早早就辍学了。是母亲的耐心教导和坚持帮他完成了学业。
他从小就喜欢摆弄一些物品,并喜欢学着动手去制做。灯泡的发明让爱迪生成为全世界敬仰的科学家,可是在发明灯泡的过程中,所经历的不顺和艰难恐怕是很少人知晓的。
19世纪初期人类的照明方式主要是蜡烛和煤油灯,但煤油灯燃烧极易产生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气味,而蜡烛又价格昂贵,一般家庭消费不起。为了发明一种新的照明工具,科学家们前前后后做了很多次实验,可惜的是都以失败告终。
1978年,爱迪生下定决心要研发灯泡。他总结了过去科学家失败的种种原因和教训,先后尝试了1600多种燃料。灯泡的发光是根据燃料经过高温产生的白炽化而发出的光亮,所以必须找到更高效的燃料。
为了搞清楚哪种燃料的使用寿命最长,他前后尝试了7000多次试验,最后选择了炭丝,可以持续照明45个小时。在这个基础上,他又反复的寻找更高效的燃料,随后发现了竹丝这种可持续燃烧1200个小时的燃料。
1600多种燃料,7000次的反复试验,他终于成功了。那年的除夕夜,爱迪生所在的街道一片灯火通明。
如果不是爱迪生的坚持,人类使用电灯可能还要延迟很多年。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不怕失败的决心最后才能得已成功。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在课堂上做手工,老师要求每个学生做一只鸭子。
全班学生纷纷把做出来的鸭子交给老师并得到老师的夸奖。唯有爱因斯坦迟迟才交他的手工活,老师看过之后高高举起,用嘲笑的口气对全班同学说:“谁见过世界上比这更丑的鸭子吗?”
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爱因斯坦站起来大声说:“有,同学们。”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只更丑的小鸭子高高举起,那就是我第一次做的鸭子!
故事读后请思考一下:
若爱因斯坦若因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而自卑,永远抬不起头,他能成为一代科学家吗?一次比一次做的更好,永不言败,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科学家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