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题_1

游戏作者 / 姓名 / 2025-10-22 02:36
"
(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适宜的光照,如果栽植过密,枝叶互相遮挡,或者栽植过疏,都不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就是要有适宜的光照,如果栽植过密,枝叶互相遮挡,或者栽植过疏,都不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

(2)经常松土与很多生理活动有关。①呼吸作用。根要进行呼吸作用,为根的生长提供能量,同时也要为植物矿质元素的吸收提供能量。②有利于一些好氧微生物的繁殖,比如硝化细菌等,为植物提供更多的氮素等矿质元素。

(3)蒸腾作用。降低蒸腾作用,因为新移栽植物根系往往不发达,这样可防止植物水分的流失。

(4)主要是为种子的萌发提供适宜的温度。

初一生物 光和作用步骤

初中:植物的根和叶摄取外界的水和二氧化碳,通过吸收太阳光和本身自有的叶绿素,转化成淀粉和氧气的过程就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

从总体上看,光合作用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在光合作用的原料中,二氧化碳是碳的最氧化的状态,氧在水中却是一种还原的状态。在光合作用的产物中,糖类则是碳的比较还原的状态。通过反应,二氧化碳被还原到糖类的水平,水中的氧则被氧化为分子态氧。

1、光反应阶段的第一个步骤:原初反应。

2、光反应阶段的第二个步骤: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重点:叶绿体中的色素的种类和作用,光合作用的过程。难点:光合作用中的物质和能量变化。

高二笔记: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

1.影响光合速率的内部因率。据研究,植物的种类不同,光合速率不同,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植株不同部位的叶片(图2-21)、同一叶片的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光合速率都有明显差异。

2.影响光合的环境因素。

(1)光照强度。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速率。在其它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提高而加快。当光照强度高到一定数值后,光照强度再提高而光合速率不再加快,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在光饱和点以下,随着光照强度减弱,光合速率减慢,当减弱到一定光照强度时,光合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处于动态平衡,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图2-13),此时植物制造有机物量和消耗有机物量相等。据研究,不同类型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是不同的。阳性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一般都高于阴性植物。

(2)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两种原料之一,因此,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与光合速率有密切关系。在自然条件下,陆生植物主要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水生植物或暂时浸泡在水中的植物体,吸收溶于水中的二氧化碳。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占空气体积的0.033%左右,据研究,这一含量对植物光合作用来说是比较低的,在较强的光照下,它限制了光合速率。例如,将棉花、玉米放在二氧化碳为0.064%的空气中与0.033%的自然条件下进行比较,结果棉花的光合速率提高1.5倍,玉米的光合速率提高了15%。

(3)温度的高低。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比较复杂,它一方面可以直接影响光合作用中各种酶的活动、光合结构,还通过影响其它相关的代谢活动而影响光合作用。不同樾择温度反应不同,一般最适温度在25℃。

差不多是这样了

一、将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让叶片将其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光或转运走)

二、将(几片)天竺葵叶片用黑纸片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再将整盆天竺葵放于阳光下。(盖黑纸片和没有盖黑纸片的形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其中变量是光照;用几片叶片就相当于设置了重复实验以增加结果的准确度)

三、几个小时后,摘下(那些部分被遮光的)叶片。

四、将叶片放于酒精中隔水加热(溶去叶片内的叶绿素)直至叶片变成黄白色。(目的是用热酒精溶去叶绿素,使其用碘液染色后显色更明显;酒精是易燃物,当然要隔水加热)

五、用镊子夹出叶片,用清水将其表面的酒精冲洗干净后放于培养皿中。向叶片滴加碘液。(淀粉遇碘液变蓝,这里是检验叶片是不是产生了淀粉,因为光合作用往往会制造出有机物淀粉)

六、将叶片表面的碘液用清水冲洗掉。(碘液呈棕红色,洗掉表面碘液后最后才可以看到未遮光部分明显的蓝色)

……………………………………………………

实验其实很简单,就是为了检验光是不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的必要条件。简单原理就是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一个有光照,一个没有光照。然后检验是不是产生了淀粉。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