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特点
赤道略略鼓,两极稍扁平.
自西向东转,时间始变迁.
南北为纬线,相对成等圈.
东西为经线,独成平行圈;
赤道为最长,两极化为点.
3、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
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
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
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
4、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
绕日公转,四季出现.
自转一日,公转一年.
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以下是河西走廊的手抄报内容:
1、地理位置:介绍河西走廊的地理位置,包括范围、经纬度以及与其他地区的关系等。
2、自然环境:介绍河西走廊的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植被分布等。
3、历史文化:介绍河西走廊的历史文化底蕴,包括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古代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等。
4、经济发展:介绍河西走廊的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方面的特点和成就。
5、生态保护:介绍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包括保护区建设、草原恢复、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措施和效果。
6、文化遗产:介绍河西走廊的文化遗产,包括莫高窟、张掖丹霞、鸣沙山月牙泉等重要景点的历史和特点。
7、当地民俗:介绍河西走廊地区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节日、手工艺品、民间习俗等方面的内容。
8、旅游资源:介绍河西走廊地区的旅游资源,包括风景名胜、特色小镇、民宿等方面的信息。
9、社会发展:介绍河西走廊地区的社会发展情况,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改善和发展。
10、未来展望:对河西走廊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和规划,包括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的预期和目标。
扩展资料:
河西走廊,简称“河西”,位于中国西部地区,地处甘肃省西北部、黄河以西、祁连山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是一个呈北西—南东走向的狭长地带。
因位于黄河以西,又形如走廊,故名河西走廊。东西长约1000千米,南北最宽处近200公里,最狭窄处只有数公里。主要涉及甘肃省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等城市。河西走廊的中心城市为武威市。
河西走廊自古以来便是沟通中国中原地区与西域的交通要道,多民族不断交锋融合的核心区域,留下了大量可资利用的文化遗产和文化旅游资源。
由于河西走廊独特的通道地位和多民族间不断冲突与融合的重要场所,河西走廊地区成为体验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了解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宝库。同时,也是了解中华民族形成、融合与发展的历史活教材,成为培养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区域。
2021年10月,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河西走廊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河西走廊经济带的发展定位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全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省文旅融合发展集聚区、全国特色高效农业示范区、丝绸之路重要开放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