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有哪些类别的节目

商业作者 / 姓名 / 2025-10-13 11:21
"
春晚包括歌舞类节目、语言类节目、戏曲及其他类节目。一、歌舞类节目20世纪80年代:内容上主旋律歌曲是主导。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

春晚包括歌舞类节目、语言类节目、戏曲及其他类节目。

一、歌舞类节目

20世纪80年代:内容上主旋律歌曲是主导。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传媒机构,面临的最大任务便是如何体现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做到上情下达,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20世纪80年代初期,歌舞类节目数量形式上出现歌伴舞,歌曲联唱萌芽。

20世纪90年代:在形式上出现了宏大的歌舞场面。经济与技术的发展,为晚会创作者提供了经济和技术保障,让创作者有足够的经费呈现华丽的服装,绚丽的舞美。

二、语言类节目

20世纪80年代:形成期,不稳定,而后相声小品热,占据大半江山。小品又称戏剧小品,是最短小的戏剧作品,融合多门类艺术形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最初只是一种用来进行表演或导演基础训练的形式,目的在于通过这些不同的练习,使开始学习表演或导演的学生掌握表演或导演的最基本元素。

20世纪90年代:反映了深刻的社会主题,由形体的滑稽转为语言的幽默。相声与小品的界限模糊,两者相互学习、融合。在不断的实践摸索中,无论是演员表演还是主题内涵上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

三、戏曲及其他类节目

在春晚创办初期,戏曲节目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1983年第一届春晚中,袁世海表演的《坐寨盗马》一张口便赢得满堂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戏曲本身所具有的节奏慢、唱词念白不易懂等特点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也使得戏曲节目在春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尽管创作者们也试图以更丰富的形式吸引观众的眼球,如戏曲小品、戏曲歌舞、戏曲反串等,但终究未能改变戏曲节目日渐衰落的局面。从1991年的春晚开始,戏曲节目逐渐改为联唱,每个剧种的表演没有独立的节目。

春晚的特色

春晚的受众是全球所有华人,随着创作环境和受众审美品位的提升,春晚创作者从未停止过对春晚的探索与创新。

春晚走过了文艺节目汇演、文化时尚追踪和新民俗传播三个阶段,在探寻节目内容和形式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春晚

春晚节目有哪些分类

春节(晚会)的节目类型包括歌舞、戏曲、相声、小品、武术、杂技、少儿等等。以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为例:

兔年春晚以“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中国,日新月异的更美好生活”为主题,荟萃歌舞、戏曲、相声、小品、武术、杂技、少儿等多种类型节目,旋律悦耳动人、感情真切自然,整台晚会风格清新,节奏明快。

1、歌舞类节目令人眼前一亮。既有质朴真情的舒心曲,也有清新雅致的“田园诗”。《远征》《未来我来》《青春向太阳》等歌曲高亢悠扬,给人以力量。《一带繁花一路歌》以国际化的元素,展现文明交流互鉴带给各国人民的喜悦与欢欣。

《开饭!开FUN!》《好运全都来》《新春蹦蹦》年味十足,朗朗上口。《你好,陌生人》《早安,阳光》《小哥》暖心励志,传递社会的一股股温情暖流。《绿水青山》《家园》《我的家乡》清新隽永,用歌声礼赞大美中国。

2、融合创新节目在兔年春晚中频频闪现。创意节目《满庭芳·国色》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追寻中国传统色彩,如诗如画,一展满庭芳华。创意节目《当“神兽”遇见神兽》利用VR三维绘制等总台新技术,让上古神兽“走出”文献古籍,和现代生活中的孩子们奇妙相遇。微**《我和我的春晚》,讲述了普通观众和春晚感人的故事。

3、语言类节目中,相声《我的变、变、变》诙谐幽默,小品《坑》《初见照相馆》《马上到》《上热搜了》等聚焦社会热点和百姓日常生活,让人在欢声笑语中,引发共情共鸣。

4、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融入时代表达。戏曲节目《华彩梨园》广邀戏曲名家、“80后”“90后”的青年一代戏曲演员和少儿戏曲爱好者同台献技,经典与现代完美交融,高潮迭起,精彩不断。

以世界级非遗“南音”为底色的歌舞《百鸟归巢》让流行音乐与文化遗产邂逅碰撞。舞蹈《锦绣》从国之重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中汲取灵感,依托千年织锦的瑰丽,舞出中华文明的风采。

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的社会评价(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粤春?评):

创新是文艺的生命。伴随着《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落下帷幕,这一全球华人的文化年夜饭,有传承有创新,亮点频现、精品迭出,在“欢乐吉祥、喜气洋洋”的氛围中,让观众看到春晚创作者对创新的执着追求。文艺要服务人民,就必须积极反映人民生活,生活是文艺永恒的源泉。在生活中出新,总台2023年春晚展现了人民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展现了平凡中的不凡。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2023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央视春晚有歌舞类节目、语言类节目、戏曲及其他类节目,涵盖小品、歌曲、歌舞、杂技、魔术、戏曲、相声等多种艺术形式,把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带入到狂欢之中,打造“普天同庆,盛世欢歌”的节日景象

1、歌舞类节目

歌舞类节目内容上以流行歌曲为主,出现原生态歌舞,专门为春节联欢晚会创作的歌曲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当年流行的歌曲,常常会出现台上演唱、台下大合唱的场景。表演者也多是观众比较熟悉和喜爱的明星。

2、语言类节目?

新千年语言类节目日趋成熟,不断追求创新。《卖拐》突破了小品中主人公的积极正面形象,第一次以反面人物作主人公。2002年,姜昆、戴志诚表演的相声《妙趣网生》将网络上的流行词语、笑话加入其中,使相声这门古老艺术更具现代性。

3、戏曲及其他类节目?

在春晚创办初期,戏曲节目还是占有重要的地位,1983年第一届春晚中,袁世海表演的《坐寨盗马》一张口便赢得满堂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戏曲本身所具有的节奏慢、唱词念白不易懂等特点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也使得戏曲节目在春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尽管创作者们也试图以更丰富的形式吸引观众的眼球,如戏曲小品、戏曲歌舞、戏曲反串等,但终究未能改变戏曲节目日渐衰落的局面。从1991年的春晚开始,戏曲节目逐渐改为联唱,每个剧种的表演没有独立的节目。

晚会制作形式

春晚以歌舞秀开场,以歌舞、曲艺、戏曲节目为主体,用《难忘今宵》作为结束曲为晚会画上句号。在传播方式上,以现场直播为基本手段,采用EFP(电子现场制作)和ESP(电视内景即演播室节目制作),多机拍摄,现场切换,同期录音。

现场直播实现了拍摄与播出的同时性,强化了“此刻”的概念,增强了观众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多机拍摄、导播现场切换,通过不同机位,不同角度,丰富了画面表达,向电视机前的观众展示各个表演层面和侧面。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