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除掉桂花上的白色小虫-

商业作者 / 姓名 / 2025-10-10 14:15
"
这种白色小虫子,是草履蚧(俗称树虱)在作怪。草履蚧是一种常见的吸食树木汁液的害虫,对桂花、杨树、泡桐、刺槐等树木都有危害,

这种白色小虫子,是草履蚧(俗称树虱)在作怪。草履蚧是一种常见的吸食树木汁液的害虫,对桂花、杨树、泡桐、刺槐等树木都有危害,一般危害不大.但如果让其长时间大量繁殖,也会对树木造成一定的危害,甚至使树木枯死.

树虱的防治办法

防治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

加强植物检疫:在自然情况下,介壳虫活动性小,其自身传播扩散能力有限,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生产的发展,花卉交换、调运频繁,人为和远距离传播病虫害的机会日益增多。检疫工作规定花卉不带危险性病虫(含各种繁殖材料)方可运输。如发现病虫,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以消灭,防止进一步传播扩散。

人工防治:在栽培花卉的过程中,发现有个别枝条或叶片有介壳虫,可用软刷轻轻刷除,或结合修剪,剪去虫枝、虫叶。要求刷净、剪净、集中烧毁,切勿乱扔。

药剂防治:根据介壳虫的各种发生情况,在若虫盛期喷药。因此时大多数若虫多孵化不久,体表尚未分泌蜡质,介壳更未形成,用药仍易杀死。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1500倍液,或255亚胺硫磷1000倍液,或50%敌敌畏1000倍液,或2.5%溴氰菊脂3000倍液,喷雾。保护和利用天敌:如捕食吹绵蚧的澳洲瓢虫、大红瓢虫、寄生盾蚧的金黄蚜小蜂、软蚧蚜小蜂、红点唇瓢虫等都是有效天敌,可以用来控制介壳虫的危害,应加以合理的保护和利用。

花卉介壳虫的防治

介壳虫的虫体被一层角质的甲壳包裹着,如用药物对它直接喷洒不易奏效。它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样,吸取植物的汁液,因而对花木造成极大的为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长不良,还会出现叶片泛黄、提早落叶等现象,严重的会使植株枯萎而死亡。受为害的花卉有米兰、茉莉、山茶、含笑等。防治的办法有:

①用白酒兑水,比例为1:2 。治虫时浇透盆土的表层。介壳虫在春季室温7 ℃ 时,便开始活动。可在4 月中浇一次,此后每隔半个月左右浇一次,连续4 次见效。

② 用食醋(米醋)50 毫升,将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湿后,用湿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茎、叶上轻轻的揩擦,即可将介壳虫揩掉杀灭。此法方便、安全,既能达到除虫目的,又可使被害的叶片重新返绿发亮。

③ 用酒精轻轻地反复擦拭病株,就能把介壳虫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净、彻底。如用酒精擦拭兰花病叶时,不但能把介壳虫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虫,也都彻底杀灭掉,第二年很少发现有介壳虫的为害,此法简便、安全,效果良好。

④ 用柴油、洗衣粉、水按 10:0.6:6 的比例调成母液,此时母液含60% ,呈牛奶状,用水稀释含油30% 药液后,对米兰、金桔、苏铁上介壳虫仔细喷洒。一周后,介壳虫大部分由原来新鲜橙色变成干瘪状态,说明此法对介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桂花常发生的病虫害有炭疽病、褐斑病、灰色膏药病、叶枯病、藻斑病,煤烟病和黑刺粉虱、介壳虫、蓑蛾、刺蛾、桂花叶蝉、蚱蝉等。

1.叶枯病

病害多发生叶缘或叶尖处,病叶初现圆形或不规则大斑块,灰褐色,边缘深褐色,后期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并相互融合,使叶片大面积干枯。病菌在病叶上过冬,高温高湿易发病。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800倍或50%苯来特1000倍喷雾。

2.黑刺粉虱

成虫橙**,有白粉,前翅紫褐色,老熟幼虫深黑色,可用20%速灭杀丁2000倍防治。

分享到
声明:本文为用户投稿或编译自英文资料,不代表本站观点和立场,转载时请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将受到本站的追责;转载稿件或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编辑修改或者补充,有异议可投诉至本站。

热文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