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0年8月20日,邓稼先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物理系取得博士学位以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办好一切手续,乘坐“威尔逊总统号”轮船,返回祖国。他重回祖国参加建设的心情太急切了,竟没来得及向杨振宁辞别。他相信还会有和杨振宁再谈天说地的机会,谁知这一别竟是21年!从美国回来后,邓稼先在钱三强、王淦昌领导的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在工作中,邓稼先扎实的理论基本功很快就显示了出来。他多次发表优秀论文,完成了多项科研任务。1956年,邓稼先得到组织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这也是党对他回国后工作成就和思想素养的充分肯定。1958年春天,他接到组织通知,奉命研制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从此以后,邓稼先的名字就从公开场合和报纸、杂志等多种出版物上消失了。亲朋好友甚至连他的妻子许鹿希都不知道他去了哪儿,只知道他在执行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任何人都不得接近。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努力,邓稼先和其他科学工作者终于使原子弹的蘑菇云在神州大地上升了起来。这时已经是1964年10月了。此时邓稼先已经离别妻子和其他亲朋好友长达六年之久了。然而,他们都不知道原子弹的试爆成功凝聚着他六年的心血。邓稼先的岳父是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许德珩老人。当他听到我国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后十分兴奋。有一次,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严济慈来拜访他,他对严老说:“咱们中国人自己能够造出原子弹了。这下美国佬再也不敢欺负咱们了。你知道是谁造出来的吗?这个人真了不起。”“这个问题嘛,你以后去问你的女婿好了。”知道实情的严老用手拍着他哈哈大笑起来。许德珩老人似乎忽然领悟出了这话的意思,也跟着朗声大笑起来。1971年,邓稼先儿时的伙伴杨振宁从美国回来,提出要见这位21年没见的老朋友,可是当时的邓稼先正受到“四人帮”的迫害,被秘密囚禁在西北某地。杨振宁提出要见邓稼先,周总理才知道了邓稼先的危险处境,马上叫人把他接回北京。在首都机场,两位儿时的伙伴终于又见面了,然而此时此地,他们竟相见无语。杨振宁一直想打听我国原子弹试爆方面的问题。可是,他知道这样机密的事情邓稼先是不会对他说的。于是,杨振宁准备从侧面来问。去上海前,在首都机场,杨振宁问邓稼先:“据说中国试验的原子弹是一个美国人帮着搞的。这消息是否确切?”
这个问题使邓稼先犯了难。如果说自己不知道,等于是欺骗朋友;如果否认,不等于说明承认自己参与了原子弹试验工作吗?他仔细想了想,决定来个缓兵之计,对杨振宁说:“你先上飞机吧,我以后再告诉你。”在杨振宁到达上海后,邓稼先把这个问题向上级做了报告。最后周总理亲自做了指示:“一定要让邓稼先如实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制造出来的,没有一个外国人参加。”邓稼先得到总理的亲自批示后,连夜给杨振宁写了一封长信,告诉了具体内情,并派人立刻送到上海,转交杨振宁。当杨振宁接到信,知道实情,竟百感交集,热泪滚滚而下。中美建交后,杨振宁每次来华,都要与邓稼先会面,畅谈友情、学术理论和中国科学的发展。邓稼先身患绝症,杨振宁得到信息,特地从美国赶回来到医院看望他,并送了一束极大的鲜花。
杨振宁和邓稼先的关系:挚友、同乡、初中同学、西南联大同学、一起坐船出国留学、杨振宁曾救助过邓稼先。
20世纪中期,邓稼先就读于北京崇德中学,杨振宁也在该校读书,自此,两人成了要好的同学和朋友。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杨振宁一家随校远赴西南大后方。
1941年夏,邓稼先考取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此时杨振宁已是西南联大的三年级学生,在该校,两人又可以经常在一起切磋学业、交流心得。邓稼先对其姐说,振宁兄是我的课外老师。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不久,杨振宁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次年,邓稼先考取留美研究生。在征求杨振宁的意见后,邓稼先顺利地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就读物理系。
1950年8月,邓稼先回到中国,从那以后,邓稼先便和在美国的杨振宁天各一方,长时间失去了联系。
1971年杨振宁首次回中国,到上海之后定了一份要见的亲友名单,其中第一个就是邓稼先。
邓稼先夫人许鹿希回忆,“四人帮”有个计划,要把搞核武器的人打掉。年轻些的已被搞得非常之惨,那些忠实可靠功劳很大的人都被打成了特务,很多人遭了殃。当时有两个口号:“会英文的就是美国特务,会俄文的就是苏联特务”,可见迫害之烈。有个很有贡献的炸弹专家钱晋,他们拷打要他承认是特务,他坚决不承认,结果被活活打死。年轻的一批搞光后就轮到高层的了。因为不能在北京搞,他们就把邓稼先调到青海的“221基地”去,组织了一批士兵和工人去斗他,理由是有两次核试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抓住科学测试的失误上纲上线,目的就是要把负责人邓稼先搞掉。就在这危急的时刻,杨振宁要见他。周恩来命令把邓稼先召回了北京,侥幸得救。
许鹿希感叹道:“我对这件事情总觉得冥冥之中上天有个安排,让杨振宁来救邓稼先一命!其实,无意之中他还救了一大批中国搞核武器的人。这样的巧合真不能用语言来描述,简直太绝妙了!我至今想不出该怎么表达,我为此非常感激他!”?[104]?
1985年,邓稼先被查出身患直肠癌,住院治疗。1986年5月与6月,杨振宁曾先后两次回国,去医院探望邓稼先。返回美国后,杨振宁想办法搞到当时尚未上市的治癌症的新药,请韩叙大使通过信使,迅速送往北京。
1986年7月,邓稼先去世,杨振宁回到北京为邓稼先扫墓,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将一只蓝色盒子交给杨振宁,盒子里面整齐地放着他们的家乡安徽出产的文房四宝,表示两人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永世长存。
杨振宁简介:
1922年10月1日出生于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现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荣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中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4年,获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45年,获穆藕初奖学金?[5]?,赴美留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任芝加哥大学讲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1955年,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教授;1966年,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兼物理研究所所长;198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1998年,任清华大学教授;2017年,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018年,任西湖大学校董会名誉主席。
杨振宁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6-7]?。此外,杨振宁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邓稼先简介:
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1924年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1935年考入志成中学,在读书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37年北平沦陷后,他曾秘密参加抗日聚会。后在父亲邓以蛰的安排下,他随大姐去往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8年至1950年,他在美国普渡大学留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当年,他就毅然回国。?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3-4]?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在一次实验中,受到核辐射,身患直肠癌,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终年62岁。
:邓稼先(人物生平、主要成就、人物逸事等)
?杨振宁(人物经历、主要成就、个人生活、人物逸事等)